2025-07-23 人阅读
本报记者 程 楠
家住云南省镇雄县赤水源镇板桥村的张奶奶有个困扰她已久的难题:起夜上旱厕的时候,因为路上没有灯光,用拐杖走路时总是提心吊胆。“人老了怕摔倒”,张奶奶的担忧折射出许多乡村老人面临的现实困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跌倒是65岁以上老人伤害致死的首要原因。平均每10位65岁以上老人中就有3—4人经历过跌倒,其中超过半数发生在浴室、厕所等家庭环境中。
为此,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承接了2024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银龄安全守护项目,聚焦乡村老人的安全痛点,为老人提供带灯拐杖、助起靠背等适老化产品,用实际行动关注乡村老人的基础需求,探索适配当地实际情况的公益解决方案。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采用“物资保障+知识赋能+服务支持”三位一体的模式,为农村居家安全构建起立体化防护体系。2024年,这场公益实践走进云南,针对农村老年群体居家安全痛点,用贴合实际的方案破解其安全难题,切实提升老年人的居家安全意识和生活质量。
在项目试点推进的云南省镇雄县与德钦县,当地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是项目的重点服务对象。在物资保障方面,项目为有需求的老人家庭发放银龄安全守护包,配置淋浴椅、防滑拐杖、感应夜灯、防滑垫及科普手册,通过预防跌倒提升居家安全。同时,根据实际评估结果向卧床失能老人精准发放卧床照护包,配备助起靠背等专业辅具及操作指南,减轻失能老人的照护负担。知识赋能也是项目实施的重要一环。项目以受益家庭为核心,组织开展居家安全、失能照护主题讲座,培训对象延伸至社区志愿者及工作人员,形成知识传递网络。
项目团队沿县域河流金沙江、澜沧江水系划分服务片区,将心肺复苏培训与高原病防治知识宣讲纳入服务内容。在讲座教学中,运用方言、肢体语言演示防跌倒技巧。同时,组织专业社工为失能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包括协助进食、翻身、清洁等,保障老人身体清洁度及饮食营养摄入达标率均保持在标准要求以上。针对部分行动不便的老人,还进行了艾灸治疗。此外,社工通过一对一谈心,密切关注失能老人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及时提供心理疏导服务等。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银龄安全守护项目希望以公益的力量唤起社会对老龄化问题的广泛关注,尤其是降低老年群体在居家及出行方面的安全隐患,通过物资发放、社区安全教育等方式,提升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助力适老人群居家养老。
截至今年3月,项目已发放213套银龄安全守护包,旨在预防老年人跌倒,保障其居家及出行安全,并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发放了100套卧床照护包,为失能老人提供必要的生活工具,方便照护者开展照料工作;开展了18场科普活动,惠及众多老人、家属及工作人员,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健康知识水平。
来源:中国社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