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3 人阅读
本报记者 王冰洁
项目负责人全面回顾开展历程,参与项目执行的社会组织负责人分享机构成长经验,项目志愿者畅谈做公益的感受……日前,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在京举行“乡村守望 幸福画卷”项目巡礼活动,通过项目汇报、主题分享、图片展示等形式,全面展示项目历程和成果。
“乡村守望 幸福画卷”项目负责人邵晔在项目回顾环节介绍说,在中央财政支持下,从2024年8月至2025年3月,项目在吉林省延吉市、四川省布拖县、贵州省纳雍县、云南省马关县等四省五县一市实施,惠及群众6047人。项目不仅为实施地的困难群众提供基本生活用品,还全面赋能当地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引导形成了6支本地服务队伍,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帮助实施地初步培养起了‘带不走’的公益力量,是项目开展的重要价值。”邵晔说,“项目开展之初,我们执行团队有一个基本的定位和使命感, 就是帮助项目实施地培养公益团队。”
项目回顾展示了马关县一对姐弟志愿者的案例。这对姐弟曾经是留守儿童,现在姐姐即将大学毕业, 弟弟正读初二。因为童年的经历,姐姐格外关注当地留守儿童的状况。寒暑假期间,姐姐曾在当地社会组织为留守儿童举办的公益活动中担任志愿者,后来姐姐带着弟弟一起申请成了项目的志愿者。
“项目在实施地开展时,发展了不少志愿者。项目组定期组织开展培训, 向他们传播公益理念,帮助他们提升志愿服务水平。”邵晔说。
在项目分享环节中,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光芒爱心公益协会会长井雪梅详细分享了协会在协助执行“乡村守望 幸福画卷”项目过程中被充分赋能的成长经验。
据井雪梅介绍,在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项目人员的指导下,协会在针对服务对象开展活动时,改变了以往零散的服务模式,首先联系当地民政部门,从民政部门获取目标服务对象名单,然后逐一核实,最终确定服务人群。在进一步核实服务对象信息的过程中,协会发现有些服务对象也是当地妇联、残联等部门的帮扶对象。在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项目人员的引导下,协会以此为契机,和这些部门建立起密切联系。目前,协会已承办了当地卫健委和残联的公益项目。此外,协会在志愿者招募培训、项目执行流程、项目执行效率等方面,也实现了全面提升。
记者注意到,活动现场的“幸福笑脸”照片展吸引了很多人驻足观看。150多张照片勾勒出一幅温暖人心的“幸福画卷”。这些珍贵的瞬间,生动记录了“乡村守望 幸福画卷”项目开展过程中受益人与志愿者之间的真挚互动与情感交融。
参与项目执行的公益摄影师冯爽告诉记者,展出的照片除项目实施过程中留存下来的一些现场照外,还有一部分是全家福义务拍照活动的照片。项目组以“家人”之名邀请社区居民拍摄全家福,通过镜头见证群众的喜与乐。拍摄现场,粉红色的喜庆背景、丰富的道具、贴心的服务,让前来拍摄的居民大呼“有意思”。不少居民感慨,自己家已经很多年没拍摄过全家福了,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是大好事”。
来源:中国社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