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员工作  /  会员服务

会员服务

以文化铸魂 以慈善聚力——记“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南通中华慈善博物馆

2025-04-15     人阅读

本报记者   张路曦

在江苏省南通市濠河之畔,一座以弘扬中华慈善精神为使命的专题博物馆,正悄然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作为国内首个国家级慈善专题博物馆,南通中华慈善博物馆(以下简称中慈博)自2016年9月1日开馆以来,始终秉持“传承慈善文化、培育向善力量”理念,拓展藏品体系、深耕文化传播、创新教育模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公益实践之路。2024年,中慈博荣获“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扩馆藏,夯实慈善文化研究根基

文物是慈善文化的关键载体,也是博物馆的立足之本。近年来,中慈博一直将藏品征集与保护作为核心工作稳步推进。在民政部档案资料馆藏品征集专项经费的支持下,中慈博工作人员的足迹遍布江西、湖南、福建等十余个省份,征集到3100余件(套)藏品及文史资料,涵盖匾额、楹联、碑刻、砖雕、古籍、拓片、图书等多个门类,其中不乏具有独特历史与艺术价值的珍品,为文化研究、社教活动等提供了坚实支撑。

2022年,中慈博工作人员在湖南、江西等地,征集到126件(套)慈善文物,包括木雕、石刻、古籍等类别。其中一套清代庐陵古民居隔扇门板,以减地阳纹工艺雕刻了《文昌帝君阴骘文》全文,门板四周辅以草龙、瑞兽纹饰,工艺精湛,最终被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这些藏品填补了馆藏空白,有力推动了慈善文化研究。”中慈博副馆长成野军介绍。

2023年7月,中慈博再度启动文物定级工作,在馆藏文物中,有59件(套)被鉴定为国家珍贵文物。其中,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的“知县孙公留题平政桥诗”青石碑尤为珍贵。碑文清晰记载了江西崇仁县令孙懋对当地罗氏家族捐修桥梁的赞颂,专家评价其“兼具历史与艺术价值,是研究宋代慈善实践的重要实物”。

在2023年第十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上,中慈博积极对接海外慈善机构,征集当代优秀公益项目资料,为展览注入时代元素。“我们期望通过文物与现实的对话,让慈善精神跨越时空,持续绽放活力。”成野军表示。

走出去,播撒慈善文化种子

慈善文化的传播,既需要理论阐释,更离不开实践浸润。中慈博以“慈善文化进校园”品牌项目为切入点,将善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心中。

2023年3月,中慈博邀请南通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叶沈良走进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展“张謇的慈善传承”专题讲座。叶沈良从张謇“仁爱济人”“实业行善”“教养并重”等理念入手,深入剖析了这位近代慈善先驱的精神内涵。讲座结束后,一名学生感慨道:“慈善并非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融入生活的切实行动。我们应从身边小事做起,传递善意与温暖。”

这场讲座是中慈博实施“慈善文化进校园”品牌项目的一个缩影。中慈博组建的由工作人员、志愿者、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等组成的“慈善之声”宣讲团,足迹已遍布全国70余所大中小学校。宣讲团通过以小故事诠释大道理的方式,将慈善文化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课堂内容。

在南通市城南小学,宣讲团成员、中慈博讲解员葛茜从馆藏的六块慈善匾额出发,结合语文、历史学科知识,讲述匾额中的慈善故事,引导孩子们理解“善不分大小”“善贵在坚持”等道理。一名学生听完课后说:“原来匾额背后藏着这么多感人故事,太有意思了,我要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中慈博的宣传活动还多次亮相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在2023年第十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上,中慈博以“寻根”为主题,精心挑选馆藏木器文物布置图文展览,宣讲团成员向观众详细讲解了慈善文化渊源。展会现场,中慈博还开展了“慈善匾额拓印”互动活动,让观众自己动手拓印镌刻着“为善最乐”的清代匾额等比缩小工艺品。一位观众拿着自己的拓印作品感叹:“亲手触摸历史,更能感受到慈善文化的厚重。这种体验式传播,令人印象深刻。”

筑阵地,打造多元教育平台

作为公共文化机构,中慈博始终将教育功能置于首位。2021年,中慈博入选张謇企业家学院现场教学点,成为企业家接受社会责任、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平台。截至目前,中慈博已接待学员80余批次、5000余人次。一位参与培训的企业家在留言簿上写道:“在这里,我深刻理解了张謇‘实业报国’的初心。慈善不仅是捐赠,更是对社会责任的主动担当。”

在党建教育领域,中慈博创新打造“崇廉向善”三味课堂,以“历史善味、内容廉味、形式趣味”为特色,依托廉政长廊、廉善微课堂、互动体验区等载体,持续推动廉洁文化与慈善精神深度融合。参加活动的党员不仅可以“看廉片、唱廉歌、学知识”,还可以临摹馆藏慈善文物和古籍中的名言。据统计,近两年来,中慈博累计接待各级党组织500余个、党员干部超1.5万人次。

面向青少年群体,中慈博打造了“非遗技艺我来学”“法治护航”等特色社教活动,让孩子们既能参观展览,又能动手实践。其中,最具特色的当数“言慈行善”小小讲解员活动。小讲解员经过培训后,自信地为参观者讲述慈善文物的故事。一位小讲解员的家长说:“这个活动不仅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向上向善的种子,还提升了他们的社会实践和人际交往能力,我们非常支持。”

从文物保护的践行者,到慈善文化的传播者,再到教育阵地的开拓者,中慈博用实际行动传承慈善文化、培育向善力量。截至2024年年底,中慈博已鉴定的馆藏珍贵文物达128件(套),晋级国家二级博物馆。

中慈博馆长胡达表示,中慈博将继续深入挖掘慈善文化内涵,创新传播方式,为培育“人人向善”的社会风尚贡献更多力量。“慈善是跨越时空的桥梁,而我们愿做这座桥梁的建设者和守护者。”胡达说。

来源:中国社会报


返回首页
扫二维码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