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纪念文集

纪念文集

中国社会组织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案例选登

2023-10-17     人阅读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习近平主席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要打造一支活跃在周边的民间外交队伍,润物无声地增强中国的影响力。”十年来,中国社会组织不负新时代使命,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演绎出一个个动人故事,成功应对了一宗宗法律难题,写就一册册成绩簿,以实际行动彰显了我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和全球治理中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传播了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为展示十年来中国社会组织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积极作为,以昂扬姿态迎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胜利召开,在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的大力支持下,本报推出“中国社会组织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案例选登”专题报道,以期带动更多社会组织参与到共建“一带一路”中来。

搭建平台

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

民心相通路上的领跑者

1697509124196749.jpg

    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简称中促会)成立于2005年,是专门从事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中国民间组织联合体,现有310家会员单位,覆盖了社会发展、科学教育、文化艺术、医疗卫生、生态环保、民主人权、民族宗教、政治司法、企业工商、公益慈善、扶贫助残和妇女青年等领域的社会组织。

    自2008年获得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全面咨商地位以来,中促会支持国内多家社会组织参加联合国系统重要活动,如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新闻部非政府组织年会和可持续发展大会等,通过发言、提交报告、主办边会和展览等方式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民间组织声音,与联合国系统各机构以及国际非政府组织建立广泛联系。主办和积极参与了全球妇女峰会、亚欧人民论坛、世界社会论坛等重要多边非政府组织活动。

    为推动中国与非洲民间合作,中促会于2011年发起举办中非民间论坛,迄今已在中国和非洲轮流举办六届,成为中非民间交流的主要平台。2016年,中促会主办二十国集团民间社会(C20)会议,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2017年,中促会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倡议,牵头成立了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已有7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家组织加入合作网络,累计开展民生项目及各类活动500余项。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首届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论坛致贺信。

    2019年4月,中促会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民心相通分论坛上发起“丝路一家亲”行动,迄今已推动沿线中外民间组织建立近600对合作伙伴关系,在沿线发展中国家开展300多项民生合作项目。2020年,中促会发起“丝路一家亲”民间抗疫共同行动,统筹协调60余家社会组织、企业和民间机构在60余国实施100多个国际抗疫合作项目,捐赠物资总额近2亿元人民币,同时协调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及其成员组织举办线上经验交流活动近200场。2021年,中促会启动上海合作组织国家“丝路一家亲”行动民生项目,发布“丝路一家亲”中非民间友好伙伴计划(2021—2023)。

    2022年4月,中促会启动“看今日中国,谋全球发展”系列主题活动,同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共同发起成立国际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推动中国志愿服务进一步走向世界。2022年8月,中促会主办国际民间社会共同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交流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大会宣布建立“国际民间社会落实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启动国际民间减贫合作网络。1000余家非政府组织、智库、企业和媒体共同签署了《国际民间社会共同落实全球发展倡议联合宣言》。

    中促会将与中国广大民间力量一道,不断深化同世界各国、各地区非政府组织的交流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赵宇新)

人文交流

中华慈善总会

山水相连情相牵  行程万里叙友谊

b5c712848edb4afba045813e218999f0_b_B_BASIC.jpg

    中华慈善总会自2018年起连续举办六届 “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学生手拉手活动,组织“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学生到中国感受中国的建设成就和传统文化。2023年是中国和老挝建交62周年,为深化人文交流,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中华慈善总会邀请近100名老挝学生和老师前往中国,两国学生以西双版纳为起点,途经昆明、北京、西安等地,通过半个月面对面交流、手拉手联谊、肩并肩研学活动,全方位了解中国古丝绸之路的灿烂文化及现代中国的高速发展情况。

    看铁路,千里之遥弹指间。中老铁路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拉近了两国人民的距离,成为中老人民的发展路、幸福路、友谊路。2019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给老挝中老友好农冰村小学全体师生的回信中说道:“欢迎你们早日乘上中老铁路列车来到北京。”今年5月23日,搭乘着老挝师生的中老铁路列车从老挝首都万象出发。列车上,学生们唱着《一带一路·手拉手》主题歌曲,一路欢歌笑语。

    位于万象的巴巴莎技术学院国际教育老语—汉语交流与培训中心的院长尤卫表示,这次活动是从老挝17个省、1个直辖市选出来的优秀学生代表,有些学生从家里坐了两天大巴才到万象,这是他们第一次乘坐高铁,很兴奋,惊呼中国高铁速度太快了。

    看学校,行程万里叙友谊。在活动中,老挝学生参观、访问了多地学校。在云南,两国学生一起做鲜花饼、绘制长卷布画,寄托对中老友谊的美好祝愿;在陕西,学生们用精彩的节目表达对彼此的友情;在福建,学生们穿过“一带一路”长廊,同唱一首歌,种下友谊的种子……

    “我们永远做朋友。”在准备送给中国朋友的画作中,不少老挝学生用老、中双语写下这句话。老挝学生表示要将中国朋友的情谊分享给自己的小伙伴,让大家一起认识中国、一起建立友谊,共同当好“一带一路”的建设者与开拓者。

    看文化,璀璨文明世代传。舞龙舞狮、中国武术、绘制马勺脸谱、书法、剪纸和版画、木偶戏表演……老挝学生沉浸于各种各样新奇体验中,学习中国历史,感受中华文化。

    “第一次看到舞龙舞狮表演,感觉十分新奇。”万象中学初一在读的敢吉玛兴奋地说道。老挝五年级的女孩梅丽莎第一次接触中国剪纸,她剪的“喜”字工整、饱满。当知道“喜”字的吉祥寓意后,梅丽莎兴奋地说:“我要把剪纸带回老挝,把祝福带给家人!”两国学生一起制作荷包,为对方系上自己亲手制作的五彩手链……

    “中老铁路上行驶的是开往春天的列车,更是承载着中老友谊的列车。我们请老挝小朋友来中国,就是要把友谊种植到两国少年儿童幼小的心灵里,让中国和老挝成为友好邻邦,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做朋友。”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说。(杨楚菲)

民间组织交流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

搭建中欧社会组织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1697509128154259.jpg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欧洲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互动日益深入,民间组织之间的交流互动也日益增多。2013年,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以下简称民促会)发起了“中欧民间组织互换项目”,每年支持中国和欧洲的12对、24个民间组织结成互换伙伴对子,各派一名工作人员到对方机构工作1至2个月,旨在促进双方在生态环境、气候变化和社会问题等方面开展深入可持续的交流与合作。项目将为互换伙伴提供一系列能力建设训练,并支持参与一些国际会议,达到提升业务水平的目的。

    2016年,保加利亚巴尔干儿童基金会的安娜塔与广州市越秀区康源社区支持中心的姚芷潞不约而同申报了“中欧民间组织互换项目”。保加利亚巴尔干儿童基金会是一家关注贫困家庭青少年、残疾儿童和孤儿,预防青少年不良行为的教育服务机构。广州市越秀区康源社区支持中心是主要从事性健康教育及服务的民间机构,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服务和支援。民促会发现两家机构都关注弱势边缘群体,便将安娜塔和姚芷潞结成互换伙伴,也开启了两位公益人的跨国之旅。

    安娜塔先来到广州加入姚芷潞所在机构工作,了解到中国在性教育方面的经验做法和推广的教材非常实用,对保加利亚非常有参考价值,便决定将教材引入保加利亚,用于弱势儿童的性教育项目。

    安娜塔交流期满回国后不久,姚芷潞也登上了前往保加利亚的飞机。在巴尔干儿童基金会,姚芷潞参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给当地儿童讲授性健康课程。由于语言不通,姚芷潞先用英语给当地志愿者作培训,再由志愿者用母语讲给孤儿院的孩子,效果出奇地好。项目实施期间,姚芷潞累计培训志愿者15名。这些志愿者将向保加利亚高中生推广性教育。

    安娜塔和姚芷潞的交流互换活动结束了,但“中欧民间组织互换项目”却被续写着。在民促会组织的一次“中欧民间组织互换项目”交流工作坊上,姚芷潞了解到欧洲流行一种参与性极强的新型活动方式——论坛剧场,特别适合用于开展性健康教育,恰好安娜塔能够熟练掌握论坛剧场的技术要领。两个人一起向“中欧民间组织互换项目”申请了经费资助并获批。安娜塔于2017年再次来到广东开办夏令营,为中国志愿者培训论坛剧场的有关知识和操作技能。当年年底,姚芷潞将学习成果搬上了广州市疾控中心的年会,令在场领导和专家惊喜万分。2018年,疾控中心主动资助广州市越秀区康源社区支持中心连续做了7场性教育论坛剧场,并一直延续至今。截至目前,已通过论坛剧场培训100多名表演者、演出40多场,惠及观众近8000人。

    “中欧民间组织互换项目”自2013年起连续实施7年,促成了葡萄牙、捷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20余个欧洲国家和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武汉、成都、昆明、三亚等18个国内城市结对开展交流互换活动,累计有180名公益人受益。项目促进了一系列中欧项目的后续合作,极大提升了中欧民间组织互信。(赵宇新)

海洋资源开发

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

为全球海洋空间规划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有着40多年经略海洋的成功经验,有着一套完善的海洋空间规划体系和运行成熟的海域管理系统。然而,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及岛屿国家大多是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矛盾、海洋管理粗放等问题,向中国借鉴学习的动机强烈。

    为满足这些国家求富变强的美好愿望,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海洋基金会)于2018年6月启动了“推行海洋空间规划 助力蓝色经济发展”海上丝路项目。

    据海洋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海洋空间规划研究院院长潘新春介绍,项目主要为共建国家提供四个方面支持:一是根据共建国家的资源环境、地理区位、人文社会的比较优势,编制包括该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滨海城镇建设布局等在内的海洋空间规划,作为发展海洋事业、招商引资的重要依据。二是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海洋基金会邀请中国企业参与研讨,使规划能够兼顾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兴业、扩大市场的需要。三是对共建国家政府官员和技术人员开展海洋人才培训,内容包括现场授课和实地调研,历时三周,增进对我国治海方案、理念、文化的了解。四是为共建国家建立海洋管理体系及信息系统,提供全球海洋观测网络建设服务。

    为保障“海上丝路项目”顺利实施,2018年12月,海洋基金会成立海洋空间规划研究院,专门负责项目实施。目前,该研究院拥有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一、二、三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福建海洋研究所等14家成员单位,涵盖国内海洋治理领域最知名的研究机构、高校和企业。研究院专家委员会聘请了60家机构的80多位权威专家。

    项目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提升了中国在世界海洋领域的话语权,许多外国政府官员和驻华大使与海洋基金会交流磋商,积极争取项目合作。

    2020年4月,由中国和柬埔寨联合编制的《柬埔寨海洋空间规划(2018—2023年)》被柬埔寨列为首个国家级海洋领域指导性法律文件,用于指导政府开展海洋资源管理、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经济发展。这标志着中国在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国际合作上取得了新进展。

    时任太平洋岛国发展论坛秘书长索洛·马拉对海上丝路项目在太平洋岛国取得的成绩予以高度评价。时任斐济总理兼外长乔萨亚·沃伦盖·姆拜尼马拉马表示,海上丝路项目正促进斐济蓝色经济发展。

    截至目前,海洋基金会先后与“一带一路”的18个国家、3个国际组织等签署了30余份合作备忘录,培训30余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和专家3000多人,吸引200多家国内外机构参与项目实施,组织100多家中国企业与合作国磋商投资项目,发展蓝色经济。2022年,海上丝路项目被联合国批准纳入“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计划。(赵宇新)

经济贸易合作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机电产品进出口的“助推器”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机电产品进出口额从2013年的3863.9亿美元扩大到2022年的8312.8亿美元,年均增长8.9%,占中国货物贸易总额比例从37.2%提升到40.2%。其中,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以下简称中国机电商会)在以下三个方面作出了努力。

    首先,搭建行业平台,促进交流对接。今年9月1日,中国机电商会在辽宁省沈阳市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对接会,来自俄罗斯、巴基斯坦等23个国家的102家采购商与中国企业现场洽谈,达成意向合作项目56个、意向成交额3.71亿元。9月22日至24日,中国机电商会在湖北省十堰市主办2023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交易会,现场签订供销合同128份,协议金额18亿元,签订产业项目76个,总金额586.71亿元,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新能源汽车贸易发展作出了贡献。

    其次,引领行业发展,助推创新升级。今年6月,在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期间,中国机电商会主办了“一带一路”国际技术合作论坛,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技术合作与创新发展交流分享新经验、新做法、新案例创造条件。

    2020年年初,全球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机电商会深入企业调研,对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动态分析。由于研判准确、提醒及时,新能源车企大多备足了关键零部件,确保了在全球疫情防控、物流中断的情况下的正常生产,确保了2021年、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保持稳定增长。

    再次,开展行业服务,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纾困解难。中国机电商会积极协助中国企业解决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新能源汽车贸易投资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风险、技术壁垒、摩擦纠纷等问题,比如,组织企业应对巴西对中国汽车用钢化玻璃反倾销案、菲律宾进口汽车保障措施案、欧盟光伏双反调查及价格承诺谈判和执行、欧亚经济联盟微波炉保障措施调查等“两反一保”调查共211起,对外发布产品预警71次,组织行业抗辩61起、国外法院诉讼2起、商债追收83起,有效维护了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中国政府的肯定、行业的认可和企业的信任。截至目前,中国机电商会已建立起覆盖“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近300个城市,涵盖贸易摩擦应对、法律咨询、商债追收、法律培训、合规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的综合法律服务平台。

    截至目前,中国机电商会已与全球130多家商协会、联合会签署合作备忘录,与200多个全球机构、各国驻华使馆常年保持密切合作,与100多个中国驻外使馆经济商务处保持日常联络,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主办或承办涉外会议、论坛、研讨会、对接会180多场。同时,中国机电商会积极组织会员企业参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中非经贸博览会、广交会、进博览、服贸会等国家级经贸活动,较好发挥了联接中外、服务“一带一路”的桥梁纽带作用。(王俭良)

人道救助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丝路博爱基金”在五大领域结硕果

    2017年2月,为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以下简称红十字基金会)成立“丝路博爱基金”,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有迫切需求的人群提供人道救助。截至目前,“丝路博爱基金”累计投入资金近7000万元,惠及大洋洲、亚洲、非洲、南美洲等26个国家和地区,在五个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在医疗救助领域,主要开展了三项援助:一是天使之旅“一带一路”大病患儿人道救助计划。自2017年8月开始, 红十字基金会先后8次参与中国红十字援外医疗队前往阿富汗、蒙古国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大病儿童和白内障患者救助行动,累计将309名先心病儿童转运至中国接受免费手术治疗,并为310名蒙古国白内障患者在当地提供免费手术治疗。二是开展“一带一路”医疗设施援助。2017年以来,先后为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援建了中孟博爱血液透析中心,为印度尼西亚援建了红十字血站和中印尼博爱医疗急救中心,为缅甸援建了中缅博爱医疗急救中心等。三是在武装冲突地区开展人道援助。向叙利亚、伊拉克分别援助一套大型多功能移动医疗单元,每套移动单元由2辆医疗大巴车和2辆救护车组成,均配有X光机、B超机、除颤仪、远程诊疗系统等,具备移动医疗和远程医疗功能,可以提供基本诊疗、手术、体检、医疗转运等综合性卫生服务。

    在健康干预领域,红十字基金会计划沿中巴经济走廊布设7个急救单元。每个急救单元都包括急救站、救护车、急救人员和信息系统4项内容。2017年5月,首个急救单元——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落成,中国红十字会与国家卫健委派出4批援外医疗队入驻该中心提供医疗和急救服务,已累计接诊5880人次。

    在社区发展领域,实施两个品牌项目:一是“海外博爱家园”项目,这是一个海外社区能力发展项目。截至2022年年底,在埃塞俄比亚、乌干达、尼泊尔等国家援建6个海外博爱家园,惠及3.25万余人。二是“国际免费午餐项目”,帮助解决欠发达地区儿童饥饿问题,改善儿童生存状况,增加其受教育机会。截至2023年6月,已惠及肯尼亚、乌干达、马拉维、尼日利亚、坦桑尼亚和埃塞俄比亚 6个国家的7197名学生。

    在志愿服务领域,2017年5月15日启动“博爱单车”全球志愿服务行动,为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志愿者提供便利出行服务,支持“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志愿者在人道救助、应急救护、灾害救援以及社区防灾减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进而扩大人道服务覆盖范围。截至2022年年底,“博爱单车”行动已在全球范围累计捐赠5125辆博爱单车。

    在赈济救灾领域,为发生自然灾害的国家提供人道支持。如2022年向汤加提供了200余套净水设备和200余万元资金援助,以应对海域火山爆发引发的危机;2022年向发生人道主义危机的阿富汗民众提供面粉、奶粉等援助;2023年叙利亚发生地震后,第一时间参与中国红十字会赴叙利亚救援队,支持当地开展地震救援工作,并协助发放两批援助物资。(吴 丹 邹壬歌)

搭建友谊之桥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

来自“熊猫国度”的“国际爱心包裹”

    非洲乌干达东部马尤盖区Busaala小学七年级学生拜因扎·法得克做梦也想不到,有一天他会收到一份来自中国的礼物——“国际爱心包裹”。

    时间回到4年前,2019年2月26日,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启动“国际爱心包裹”项目,旨在提升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有需求的小学生的基本学习条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中外友谊之桥。该项目是基金会响应国家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一项具体行动。

    项目启动这一天,基金会带着2万余个国际爱心包裹来到了马尤盖区一所简陋的平房学校,七年级的小拜因扎和同学都收到了该包裹。每个包裹里装有学习和生活用品,有22个种类、64件单品。看到新书包里的铅笔、铅笔盒、水彩笔、橡皮、笔记本、填图画册、饭盒、水壶、雨衣等物品应有尽有,孩子们开心极了。过去,他们大多数会用塑料袋当书包,几乎不见长铅笔,更没用过水彩笔。

    “当包裹快要发完时,突然跑过来一个小男孩,往我手里塞了一张纸条,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就转身跑掉了。”对于纸条内容,黄晓岑记忆犹新,上面写着:“听说我们收到的包裹来自中国,我会努力学习,希望有一天能去中国上学。”黄晓岑曾是基金会项目人员,每每回忆起这一幕,总会特别感动。

    这封信落款的名字就是拜因扎·法得克,可惜的是,由于黄晓岑一行走得匆忙,没来得及拍照留念,只记得他灿烂的笑容。

    小拜因扎收到的包裹来自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联合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启动的“国际爱心包裹”项目。项目的全部善款均由阿里巴巴公益平台上的爱心商家捐赠,累计有上亿笔,基金会项目人员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说明这些包裹的善款来源。虽然天真无邪的孩子不太容易理解其中的关系,但他们都知道爱心包裹来自“熊猫国度”——中国。

    熊猫作为中国国宝,深受全世界人们的喜爱,自然成了中国文化元素的代名词。爱心包裹的外形设计采用了熊猫形象,一只只憨态可掬的熊猫被印到书包上,让孩子们爱不释手,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博大、善良和友爱的印象。

    “国际爱心包裹”项目让“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小学生实实在在得到了最需要的学习和生活用品,同时希望这份来自“熊猫国度”的礼物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爱与友谊的种子。

    截至今年9月,“国际爱心包裹”项目累计在缅甸、尼泊尔、埃塞俄比亚、柬埔寨、老挝、巴基斯坦、纳米比亚、乌干达、布隆迪、菲律宾、乍得、蒙古国、津巴布韦、南苏丹等14个国家开展,受益人数超过120万,是中国社会组织在海外开展的规模最大的公益项目之一,项目于2021年荣获“第二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减贫案例,被收录进中外减贫案例库。(伍 鹏)

标准国际化

国际小水电联合会

揭秘国际小水电标准中的“中国方案”

    国际小水电联合会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组织,由2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发起成立,现有来自80个国家的429个会员。国际小水电中心是国际小水电联合会的总部机构,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法定咨询机构。

    小水电是重要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具有规模小、投资少、环境影响可控等优点,在电力供应、减少贫困、保护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存在未制定小水电标准、小水电技术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这导致很多国家和地区无法有效开展小水电规划和建设工作。中国在小水电建设及标准制定上积累了丰富经验,且符合大多数国家的技术与实践要求,为推动中国小水电行业“走出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9年4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北京共同签署了《关于协同推进小水电国际标准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国际小水电中心是水利部唯一指定的执行机构。

    2019年4月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公布成果清单,国际小水电联合会承担的“小水电国际标准编制”列入清单第34项,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合作的重要成果。

    2019年11月,国际小水电联合会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发布《小水电技术导则》,包括术语、设计、机组、施工、管理5类共26个分册标准。《小水电技术导则》作为针对装机容量30兆瓦及以下的小型水电站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技术性指导文件,是全球首部系统完整的小水电行业国际标准。

    2019年12月,国际标准化组织(以下简称ISO)发布《小水电技术导则第1部分:术语(ISO/IWA33-1)》和《小水电技术导则第2部分:选点规划(ISO/IWA33-2)》,2021年3月发布《小水电技术导则第3部分:设计原则与要求(ISO/IWA33-3)》。以上3册系列标准是中国首次采用IWA形式制定的ISO标准,均为国际小水电联合会推动研制。

    2022年5月,ISO技术管理局批准成立国际标准化组织小水电技术委员会ISO/TC339,这是小水电专业领域的第一个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中国。2023年4月,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国际小水电中心承担ISO/TC339秘书处职能,张建云院士担任主席;5月,批准国际小水电中心承担TC339国内技术对口职能;6月,ISO/TC339第一次大会和国内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成功召开,为下一步集聚各方优势资源力量,推出更多高质量小水电国际标准成果奠定基础。

    可以说,小水电标准国际化服务项目是中国小水电技术发展和实践探索的一次全面总结,项目提出并制定了小水电全生命周期国际标准体系,形成了有利于全球小水电发展、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际相适应的标准,推动了小水电绿色、规范、有序和健康开发,促进了中国小水电行业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国际小水电联合会在全球范围内宣传推广中国小水电开发建设的实践经验,有效促进全球小水电开发和社会进步,为中国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和经贸合作、带动中国产业国际化、促进中国小水电对外投资创造了条件,为推动国际小水电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中国方案”。(郑 良 常方圆)

法律商事服务

“一带一路”律师联盟

以法律服务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

    法治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保障,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化纠纷、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一带一路”律师联盟是一家由中国发起成立的国际性律师组织,拥有54个国家和地区的2670名团体和个人会员,设立了阿联酋、巴基斯坦、韩国、俄罗斯、日本、新加坡、英国等34个国家(地区)工作组,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在“一带一路”律师联盟的推动下,会员单位积极为中欧班列合作、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泰铁路建设、格鲁吉亚水电站投资并购等项目提供法律服务,促进共建国家经济繁荣发展。

    2020年10月25日下午4时,随着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落成,首列地铁鸣笛发车,巴基斯坦正式进入“地铁时代”。这是中巴经济走廊启动实施的第一个大型轨道交通项目,也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中国解决方案的一次大型实践。截至目前,橙线地铁安全平稳运营,累计运送乘客8000余万人次,运营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成为当地居民跨越南北城最便捷、最快速、最经济的交通方式。

    橙线地铁开通运营后,由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与北方国际、巴基斯坦DW公司组成联合运营体,为橙线地铁提供为期8年的运营维护服务。为护航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律师联盟会员单位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广信君达)与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前者为后者提供合规运营法律服务。合作协议签订后,广信君达第一时间在巴基斯坦寻找优秀合作伙伴,共同保障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享受到最高品质的法律服务。

    与此同时,广信君达迅速开展两项重要工作:一是在最短时间内厘清了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及联合运营体成员可能面临的主要法律和合规问题,全面评估项目运营中的合法合规风险,提出解决方案;二是帮助项目严格按照中巴两国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巴基斯坦业主需求等,保障橙线项目顺利运营,兼顾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当地民众争取最大福祉,彰显中国速度和中国品质。

    为了保障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在巴基斯坦更好地运营和管理橙线项目,中巴两国律师经论证向其提出在巴基斯坦成立分公司的建议并被采纳。2022年5月,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巴基斯坦分公司正式完成注册并投入运行,于今年年初与广信君达签署了为期两年的常年法律顾问合同。

    2022年,“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运营合规专项法律服务”项目被《法制日报》评为第四届“一带一路”合规法律服务典型案例。对于取得的成绩,广信君达管理委员会主任、高级合伙人闪涛分享了三条工作经验:一要关注法律分析及合规建议的实操性;二要确保沟通及时高效;三要把握商务合作中的主动权,将风险和误解发生率降至最低。(余 佳 李驭涛 杨武君)

法律商事服务

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

为经贸往来提供专业法律服务

    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国企业积极参与跨境经济贸易往来,随着合作领域走深走实,不可避免会发生一些经济纠纷。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以下简称争端解决组织)就是一家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的国际组织。争端解决组织现有会员单位51个,涵盖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等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协会、法律服务机构和高校等,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强大的后盾支撑和专业法律服务。

    时间回到2017年,中国某企业向中亚某国企出口四套大型设备,双方协商订立了超过4000万美元的合同。2018年,中国企业通过了货物验收并获得支付令,双方的合作有条不紊地推进。不料随后买方代理人突然失联,买方企业拒绝沟通,中国企业采取各种方式维权均未奏效,将面临巨额损失。

    合作无望,维权无门,中国企业十分焦急,2021年4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争端解决组织寻求帮助。争端解决组织立即组建专业团队,通过线上、线下会议细致梳理合同签署和项目推进过程,掌握案件的关键环节,对案件基本情况作出研判,认为在当前争议解决条款约定不利、买方代理人失联以及合同相关国涉及中东复杂政治因素的局面下,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付款难度极大。

    争端解决组织综合运用外交、民间、多边机制平台等渠道和资源推动问题解决。首先,针对合同争议解决条款约定不利的情况,建议通过争端预防手段,采取谈判、磋商、斡旋方式化解纠纷。其次,针对买方代理人失联问题,联合境外会员单位向买方国家工商会发函表达关注,促使买方代理人主动与中国企业联系。最后,针对付款难度大问题,向双方使领馆发函转达诉求并取得联系,将纠纷纳入两国国家级贸易纠纷一揽子名单,促成各方重启协商,最终通过债权债务转移方式解决了这件纠纷。

    “这个问题已经搁置多年,我们尝试了所有办法都没有效果,认为损失难以挽回,一度想放弃,是争端解决组织帮我们打破僵局,以最低的成本避免了巨额损失,救企业于危难。”中国企业代表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争端解决组织这种以预防为主的策略得到了中外企业的认可,很多贸易争端在萌芽阶段就被有效解决。来自巴基斯坦、印度、蒙古国、欧盟多国等国家和地区企业和个人的锦旗和感谢信纷至沓来。

    “Remarkable assistance, Professional negotiation, Successful outcome”(出色的协助、专业的谈判、成功的结果),这是巴基斯坦企业维视产品(私人)有限公司送来的锦旗。“The dedication the professionalism you have shown has satisfied me a lot.”(贵单位所表现出来的奉献和专业精神令人满意),这是一位印度公民送来的感谢信。

    自2020年成立以来,争端解决组织累计协助中国企业化解400余件跨境商事纠纷与咨询,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成为助力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投资、经营合作的护航员,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最暖心的陪伴、支持和守护。(魏 庆 钟 元)

经济贸易合作

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

搭建起“一带一路”农机流通交流合作平台

    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直面农机行业的挑战与不利因素,积极搭建平台桥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助力会员企业“走出去”,共同推动全球农机流通体系建设。

    协会审时度势,把脉农机发展新生态、新动能与新趋势,着力推进国际发展战略,加大国际平台的搭建力度,收到良好效果。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协会先后举办中韩、中白(白俄罗斯)、中吉(吉尔吉斯斯坦)、中俄等多场线上论坛,有力促进中外农机交流,展示中国农机品牌形象。今年,协会已与俄罗斯、意大利等“一带一路”国家的多家展览公司签订合作意向,为中国农机企业打开更多了解国外农机市场的窗口、走出国门的通道。今年,协会召开首次“一带一路”智慧农场大会,发起“智慧农场日”单产提升行动,持续召开“一带一路”牧场大会,举办“牧场日”畜牧业专题活动。

    新疆农业机械博览会是协会牵头举办的中国西北地区第一国际农机大展,现已发展成为带动新疆、服务西部、辐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重要力量。2023年新疆农业机械博览会不仅邀请了来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等国家的政府、行业协会及专业采购商观展参会、采洽对接,还举办多场次、多形式、内容丰富的国际活动,包括“‘一带一路’农业供需合作会议”“中外企业家交流之夜”“中外企业家商务洽谈会”等,现场预成交420万元,意向成交约884万元,意向签约企业24家,邀请6家境外采购商对国内企业进行参观考察。

    今年5月,协会还主办了首届“一带一路”智慧农业论坛、中国(西部)现代农业投入品展览会,积极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成果和中亚五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调动新疆与中亚双方企业合作的积极性,推动贸促活动和贸易规模迈上新台阶。

    今年8月,协会在广东省深圳市举办中国—哈萨克斯坦商务峰会,这是协会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深度服务“一带一路”的又一典型工作。本次峰会上,协会与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中国种子贸易协会、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等分别就中哈在种子、农药、化肥和农机方面的合作提出具体建议;协会会员企业代表中联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介绍了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俄罗斯设立工厂的工作计划,旨在进一步提升服务及时性,有效保障和提升当地用户满意度。近年来,中哈两国农业、农机贸易发展迅速,2022年农产品贸易额达9.3亿美元,中国向哈萨克斯坦出口农机金额达到1.11亿美元,出口数量584.45万台套,同比分别增长19.8%和35.4%。

    “希望加强两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鼓励中国农业企业与哈萨克斯坦政府加强合作,鼓励中国企业来哈萨克斯坦投资兴业,为哈萨克斯坦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机化水平的提升提供强大支持,造福两国人民。”出席峰会的哈萨克斯坦政府副总理赛热克·朱曼哈林表示。(柳 彤)

人文交流

北京国际汉语研修学院

北京迎来文化使者 丝路开遍友谊之花

    8月13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北京国际汉语研修学院承办的2023年“汉语桥”——“一带一路”国家学生“璀璨丝路 魅力中国”主题夏令营在北京拉开帷幕。

    本次夏令营由“丝路文明”主题讲座、体验、交流、考察等一系列特色活动组成,旨在促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青年一代了解悠久的中国历史和璀璨的中华文化,加深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与支持,助推中外文化交流。

    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越南、印度尼西亚等11个国家的101名学生通过层层选拔,成为2023年“汉语桥”主题夏令营的参与者。夏令营为期14天,营员在北京国际汉语研修学院的组织下,一起学中文、听讲座,体验中国文化、拜访中国家庭、游览名胜古迹,一同穿越时光长河、跨越千年岁月、探寻历史足迹,感受中国古老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魅力。

    他们统一穿着印有“北京国际汉语研修学院”字样的白色T恤,出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群青少年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带着青春的朝气,兴高采烈地爬上长城,穿过颐和园的长廊,徜徉在天安门广场上,沐浴着夏末秋初的和煦阳光。

    “丝路文明”主题讲座是夏令营的重要内容,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介绍中国基本国情、中国传统文化、汉字发展历程、从中国历史看“一带一路”等,帮助外国学生了解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学习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加深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

    课堂之外,夏令营还开展了多姿多彩的体验活动,丰富营员们的课余生活,增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友谊。在“中国家庭日”活动中,营员们受邀到中国家庭体验中华文化,比如品茶、下象棋、做手工、玩游戏、包饺子等;在“运动一下,快乐一夏”的趣味运动会中,营员们了解团队合作和策略运用的重要性;在“中华才艺大赛”和“我与丝路的故事”中文演讲比赛中,营员们充分展示才华,以诗歌、舞蹈、朗诵等方式表达他们对中文的热爱、对中国文化的着迷以及学习中文的决心;在参观游览活动中,组织方带营员们到长城、红桥市场、鸟巢等地,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不同文明与文化在活动中交流着、碰撞着。

    丝路行,友谊绵。8月26日,夏令营在营员们的欢声笑语中圆满落下帷幕。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他们将珍存这份美好的记忆并与家人、朋友分享,让更多人体会中文之奥妙,感受中华文化之美。这段璀璨丝路、魅力中国的奇妙之旅,更让营员们成为中外友谊的见证者、传播者和建设者。(刘 彦)

卫生健康

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

携手共建无疟疾世界

    2023年4月25日是第16个世界防治疟疾日。这天傍晚,在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第33轮狼队迎战水晶宫队的比赛间隙,英国歌手索菲亚·萨发利安(音译)走到球场中央,唱起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复星基金会)为世界防治疟疾日专门打造的公益歌曲《Better Days》,将整个球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疟疾、结核和艾滋病是非洲最为流行的三大传染病。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每2分钟就有一名儿童因疟疾而死。复星基金会携手复星医药自主研发了注射用青蒿琥酯(一种抗疟药),并大量捐赠给“一带一路”非洲共建国家,帮助那里开展疟疾防治和科研工作。

    早在2018年8月18日中非卫生合作高级别会议暨第三届北京健康大会期间,复星基金会就向赞比亚卫生部捐赠了价值24万美元的青蒿素类抗疟药品,用于疟疾防治研究项目。

    复星基金会不仅捐赠药品,还连续三年协助赞比亚开展针对一线医务人员的注射用青蒿琥酯的临床使用培训项目,授人以渔,提升当地的疟疾防治水平。

    赛勒斯·巴伊多是复星医药在非洲当地一名资深的抗疟药产品经理,也是复星基金会的一名志愿者。他永远忘不了第一次亲眼见证用青蒿琥酯救人一命的场景。据赛勒斯回忆,有一天在医院急诊室,他看到一位母亲抱着10岁的孩子慌张地走进来。孩子得了疟疾,疼痛难忍,虚弱到无法站立。他立刻将随身携带的药品递给医生,让医生给孩子试试。虽然不确定会管用,但情况太紧急了,如果不用,孩子很可能会死。看着孩子注射完第一针后,赛勒斯才离开医院。在随后的6个小时里,他心里很忐忑,直到医生打来电话说:“你的药太神奇了!”赛勒斯至今也忘不了电话里医生惊奇又钦佩的语气。

    在复星基金会“共建无疟疾世界”公益项目推动下,复星医药自主研发的注射用青蒿琥酯已在非洲得到广泛普及和使用。截至目前,注射用青蒿琥酯已救治全球超过5600万重症疟疾患者,其中大部分为5岁以下的非洲儿童。

    复星基金会不仅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抗疟事业中作出贡献,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不遗余力地发挥作用。2020年4月以来,复星基金会联合复星医药向布基纳法索、马里、科特迪瓦、刚果(金)、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尼日利亚、博茨瓦纳及塞内加尔等10个国家捐赠额温枪、医用外科口罩、核酸试剂等共计44万余件抗疫物资,总价值超350万元人民币。

    除了非洲,复星基金会还向葡萄牙、意大利、柬埔寨、韩国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捐赠防疫物资。截至2022年5月,复星基金会支援全球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抗疫,驰援物资1860万余件,深刻践行着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和“助天下”的初心。(刘 帅)

生态环境保护

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组织

为世界建一条绿色丝绸之路

    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组织(以下简称亚太森林组织)是基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机制发起成立的区域性国际组织,致力于推动亚太地区的森林可持续管理和恢复。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亚太森林组织着重推进亚太区域林业合作和协同发展,聚焦澜湄六国、大中亚、东盟等地区,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类型的林业合作项目,与区域伙伴共同守护森林家园,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柬埔寨的召恩一家世代生活在湄公河上,常年以捕鱼为生。2017年6月,亚太森林组织启动“大湄公河次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综合治理规划与示范项目”,召恩及其家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召恩参与了项目“森林火灾监测和预防系统”的安装、测试环节,熟练地掌握了整个系统的应用技术,这一系统实现了24小时监控,守护了湄公河两岸茂密森林;召恩妈妈学会了农林复合经营模式所需技术,俗称“混农林”技术,在自家院子里种上了澳洲坚果、滇刺枣等经济作物,每年可以给家庭带来一笔稳定的收入。

    阮文银来自越南西部的同塔省三农县,在她的记忆中,每天的生活就是进山砍树打猎、烧林开荒种田。然而,随着森林资源急剧下降,野生动植物数量锐减,湿地面积逐年减小,一家人的生计面临严峻挑战。2020年,得益于亚太森林组织实施的“越南森林恢复与森林可持续管理能力建设示范项目”,阮文银参加了当地社区组织的蜜蜂养殖培训,项目人员为她无偿发放了10个蜂箱和300只蜜蜂。在专家的悉心指导下,仅用两年时间,阮文银就成了养蜂能手,通过出售蜂蜜、蜂胶等蜂产品,每年约有1.4万元人民币的收益,一家人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居住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的萨娜依·巴特博德每天都要到土拉河沿岸的国家花园公园走走看看。这里有一个植物园,种植了近9000株树木、灌木和花卉,既耐旱又耐寒,四季皆有美景。植物园规划错落有致,色彩层层叠叠,设计非常精心、巧妙,深受当地居民喜爱。植物园兴建于2016年,由亚太森林组织与蒙古国有关部门合作建造,旨在提高当地植被和森林覆盖率。2019年蒙古国小型植物园项目结束后,亚太森林组织继续为其提供技术支持,一方面确保植物园得到长期维护,另一方面让工作人员能够继续接受城市绿地和生态保护方面的培训。

    召恩、阮文银、萨娜依·巴特博德只是亚太森林组织项目的受益代表。2011年成立以来,亚太森林组织主要在政策对话、示范项目、能力建设和信息共享领域开展合作,有效增进了亚太区域林业政策沟通、经验互通、信息畅通和民心相通。截至目前,亚太森林组织累计投入资金3500万美元,项目覆盖东南亚、东亚、南亚、大洋洲、北美洲等地区,受益经济体达20余个,并通过奖学金项目资助近200余名学生,持续为区域经济体培养人才。(郑 超)

农业开发

云南省替代种植发展行业协会

立足禁毒除源 服务“一带一路”

    中国云南紧邻世界主要毒品生产地“金三角”,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为铲除境外毒源,中国和缅甸、老挝政府之间达成协议,鼓励中国企业到缅甸、老挝北部开展罂粟替代种植工作——一项跨境的绿色禁毒工程。很多云南企业响应政策,收效不错,原来的烟农在替代种植后经济收入稳中有升,生活更加健康、安全、有保障。但也出现一些问题,如中国企业对当地法律法规、民风民俗不了解易引发冲突误会,在当地不能享受公平待遇,部分企业服务国家禁毒战略的意识淡漠等。

    为此,云南省民政厅等部门主动谋划,于2008年成立云南省替代种植发展行业协会(以下简称替代种植协会),旨在规范企业行为、维护行业秩序,采取经济手段从源头减少境外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对中国的危害。

    缅甸、老挝替代种植区通常为条件艰苦、基础设施缺乏的深度贫困地区。替代种植协会会员企业不畏艰难险阻,风餐露宿,行走在“金三角”。老姚是土生土长的云南人,也是最早一批到老挝北部发展替代种植的企业负责人。当初,他手把手教烟农放下割罂粟烟膏的小刀,拿起镰刀种植、收割水稻和旱稻。20年过去了,农作物面积在扩大、罂粟面积在缩小,一片片的稻田、瓜果、蔬菜覆盖在广袤的大地上。对此,老姚心中充满成就感。

    为了帮烟农树立信心,老姚曾带着几十名骨干到云南考察水稻种植管养技术。老姚的苦心没白费,这些烟农回去后立刻改种稻谷,成熟后留下口粮,剩余的在边境贸易集市售出换取收入。看到改种稻谷真的能挣钱,周围村民纷纷效仿。渐渐地,当地村民不再住篱笆茅草屋、吃了上顿没下顿,而是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用上了摩托车和家用电器,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观。一位老烟农说:“烟可以不种,替代物不能不种。”可见,替代种植的意识已深入人心。

    替代种植产业主要通过发展粮食等短期作物,先解决当地百姓的温饱问题,再进一步改种天然橡胶、水果等经济效益较好的长期作物和开办加工厂等,带动当地村民就业。替代种植协会会员企业还经常组织村民参加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技术,扩大受益人群。

    村民的温饱问题解决后,对教育、医疗、职业培训、生活环境、生活质量都有了新的期望。替代种植协会号召会员企业在能力范围内拿出一部分利润履行社会责任。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至2021年间,替代种植协会累计带动会员企业在缅甸、老挝北部无偿修建简易公路5300多公里,架设桥梁45座,开通水渠900多公里,资助建设小型变电站32个、水池58座、学校42所、卫生院或卫生室31个,为项目地解决了住房、医疗、卫生、就学等问题,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发展,深受当地政府和百姓的欢迎和肯定。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在中国政府、替代种植协会及其会员企业和缅甸、老挝政府及村民的齐心协力下,“金三角”地区的罂粟种植面积逐年减少,部分区域已实现全面禁种。从前的烟农摇身一变,成了当地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的能手,彻底摆脱了烟农的帽子。(胡慧玲 孙 菁 谢 惠)

所有图片均由相关社会组织提供

来源:中国社会报

返回首页
扫二维码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