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8 人阅读
迈入新时代,慈善组织主动顺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勇于探索,打造出很多具有创新性、示范性、推广性的慈善项目和慈善信托,带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投身抗灾救灾、助力民生保障等,共同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民政》杂志9月上刊介绍了“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春雨工程”乡村人才发展公益项目、“善”暖社区—广州市社区慈善项目、头条寻人四个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典型慈善项目。让我们向这些优秀的慈善项目学习,感悟慈善的力量,以榜样的精神激发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让爱心善举在中华大地接力传递,蔚然成风!
“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
汇聚慈善力量
情暖“幸福家园”
“万水千山,用血脉链接起乡路,一起来吧!心就是幸福家园……”8月18日,“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主题曲正式发布。歌曲唱出了“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所蕴含的血脉乡情,更唱出了美好的愿景——搭建一条共建共享、幸福美好之路。
“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的设计实施源于2018年,湖北省慈善总会率先发起“幸福家园”村社互助项目,支持全省村(社区)依托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发布慈善项目,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村(社区)共建,促进慈善资源与需求对接。在项目初期实施的两年多时间里,一大批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困难群体帮扶、疫后恢复重建、基层社会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等慈善项目相继落地实施,为湖北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0年9月,“幸福家园”村社互助项目升级。中华慈善总会联合全国各地慈善总会,与民政部指定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公益宝”合作,利用其雄厚资源与强大实力,构建起一个慈善赋能村(社区),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平台型工程。
“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最突出的特点是注重发挥每个村(社区)的作用。每个村(社区)都能发起公益慈善项目,通过各市县慈善总会统一上线到“幸福家园”项目募集善款。平台还能提供村社发布、村社课堂、党员活动、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慈善义卖等多功能运用场景,助力健全村(居)民委员会民主决策机制和村(居)务公开制度,引导增强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能力。
自升级以来,一批行动迅速、成效突出的示范县、示范村(社区)相继涌现。例如,湖北省慈善总会联合巴东县慈善总会推动巴东县323个村上线“幸福家园”村社互助项目基金平台。其中,在135个村实施了350多个子项目,先后筹集捐款4500多万元,解决了项目村通水、通电、通公路、建广场、亮化工程等一系列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助力乡村振兴作出了慈善贡献。
不忘乡愁,心系乡情,呼唤乡贤,是“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的重要切入点之一。工程通过设立村社互助基金,倡导志愿捐赠,为热爱家乡的各界人士搭建了回报乡梓的平台,激发了乡情中所蕴含的慈善活力。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漫川关镇南坡村启动“幸福家园”工程后,从村里走出去的民营企业家、陕西鸿瑞投资集团董事长王世春,通过陕西省慈善协会为村里捐赠善款1000万元,其中:290万元用于本村村民的农厕改造,按照每户1万元的标准完成了全村290户农户旱厕改水厕;500多万元用于筹建村老人幸福院,为村里70岁及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食宿和集中供养;200多万元用于建设村民文化娱乐广场。王世春在捐赠仪式上说:“我是村上的娃,喝村上的水长大,现在我创业成功了,理应帮助乡亲们共同富裕。”南坡村的变迁,正是“幸福家园”工程的缩影。
据统计,自2018年9月在湖北省启动试点以来,“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吸引全国22个省、3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的109家地市级慈善会、645家区县级慈善会参与,累计筹款14.51亿元,支持了4.21万个村(社区)的1.76万个项目。
“‘幸福家园’工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项目,是一个根植于基层社会有活力、有实力、有潜力的项目,是慈善赋能村(社区),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平台型工程,是网络时代公益慈善事业的一种新型实践模式。”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刘伟在接受采访时说。
“春雨工程”乡村人才发展公益项目
春雨浸润
激荡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这次的培训是场及时雨,能让我们充充电、练练手、学学招,为下一步的工作打下更扎实的基础。”在2020年“春雨工程”乡村振兴旅游人才实训班结束后,一名学员由衷地发出感叹,引发了众多学员的共鸣。
接受培训的学员,大多开的是“小作坊”。一周的时间里,实训班精心挑选导师,采用手把手教学、沉浸式授课,将理论教学与模拟实操相结合,把案例分享、教学研讨与实地观摩相配合,有效地提升了参训学员的从业服务技能水平。
“‘拜师求学’和‘围炉夜话’是培训班最突出的两大特色。”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马景介绍,“我们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真正帮助学员快速成长。”
从农民到职业旅游从业人员,这不仅仅是称呼上的变化,更是完成了行业跨越与产业升级。职业化、专业化的能力提升,正是“春雨工程”的价值所在。
2007年,为支持西部地区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村劳动力输出和转移,推进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创设“春雨工程”乡村人才发展公益项目。实施16年以来,项目紧紧抓住“人才”这一关键,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领域开展专项培训,通过教育培训赋能,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的“新人才”。
16年来,“春雨工程”深刻洞察乡村发展的现实需要,从组织普通培训到发展精品培训,再到开展专题培训,足迹遍布了四川、青海、西藏、甘肃、云南、贵州等省(自治区)的30多个县。举办农村文旅产业实训,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农村文旅产业复苏;开办农民电子商务培训班,研发农业电商培训课程,促进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开展“生态管护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训练营,提高三江源生态养护员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方面的专业技能……“春雨工程”培训农民、牧民和乡村教师等4万余人,帮助他们掌握了技术、稳住了岗位、实现了就业,并带动近20万人增收,在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适应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发展需要方面成效显著。
经过16年的耕耘,“春雨工程”形成了“基金会统筹、社会企业资助、地方政府支持、各类资金整合、定点机构培训、广大农民受益”的新型培训机制。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采取与政府机构紧密合作进行资金配比、发动爱心企业参与捐赠以及公开募捐等多元化慈善募捐方式,确保了项目的可持续性。在培训过程中,“春雨工程”坚持“本地培训+异地培训”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训与取证相结合,建立了农业专业技术、致富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牧民生态管护员、非农技能等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在参加培训的3万余名职业农民中,取得初、中级证书18500余人,占62%,就业率达100%,还有部分学员进入国际劳动力市场。
不仅如此,“春雨工程”还注重开展乡村人才发展研究,发布了《中国乡村人才振兴研究报告(2021)》,资助“农村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等课题研究,形成超过百万字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2021年9月,“春雨工程”举办首届乡村振兴人才论坛,邀请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智库机构等参与。“春雨工程”正成为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链接供给需求、聚集社会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
未来,“‘春雨工程’将进一步升级为‘乡村振兴人才工程’”,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理事长丁文锋在接受采访时说。“基金会将进一步拓展培训范围,优化培训方式,探索出一条产业振兴人才培养之路,为乡村发展、城乡融合、农业现代化积蓄人才力量。”
“善”暖社区—广州市社区慈善项目
“善”暖社区
让爱心汇聚成海
收到申报材料174份,最终49个微创投项目脱颖而出获得资助。这是第四届“创善·微创投”—广州市社区公益微创投活动公布的成绩单。
获资助的49个微创投项目,是社会组织、社区居委会等申报主体通过深入了解社区而设计的。如广州市灯塔计划青少年发展促进会申报的“灯塔计划社区探索营”,关注海珠区琶洲街黄埔村流动儿童,旨在通过开展社区探索课程,提升流动儿童对社区的认知与归属感。
“希望通过对这些脱颖而出的社区民生微项目提供小额资助,撬动更多社会资源下沉社区,办好困难群众身边事,助力社区慈善的发展。”广州市慈善会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创善·微创投”是“善”暖社区—广州市社区慈善项目的品牌活动之一,也是广州市社区慈善发展的生动缩影。广州市慈善会发起“善”暖社区项目,就是希望通过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等要素作用,引导社区居民守望相助,共创和谐社区,共筑美好家园。
2019年4月,在广州市民政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广州市慈善会制定印发《社区慈善基金合作服务指引(试行)》,推动设立以发展慈善事业为目的,以参与社区治理、支持社区服务、推动社区发展为主要领域,服务社区的慈善基金。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立930个社区慈善基金,筹集善款超7400万元。
社区慈善基金就像一个蓄水池,帮助社区解决了项目资金募集的问题。但真正要落实到一个个项目中,还需要发挥“人”的作用,“慈善+社工+志愿服务”便成为重要抓手。2020年8月,广州市慈善会启动“创善·微创投”—广州市社区公益微创投项目,通过种子资金注入、开展专题培训和督导跟踪等方式,推动社会组织持续优化服务模式、提升项目服务能力,解决社区民政重点服务对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广州市慈善会充分发挥“慈善+社工”模式作用,联合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开展社区慈善救助。结合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2022年发起的广州市社会工作者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送温暖、解难题“红棉守护”行动,畅通236条“红棉守护”热线,为社区居民提供紧急援助、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接听“红棉守护”热线的社会工作者发现困难群众后,通过综合救助转介机制转介到广州市慈善会,为困难群众链接社区慈善救助资源。
此外,广州市慈善会还联合市志愿者协会,以广州公益时间志愿服务平台为基础,以项目为依托,动员志愿者深入社区为居民服务,助推更多的企业和志愿者参与社区慈善。“‘善’暖社区—广州市社区慈善项目把‘五社联动’作为创新性的切入点,以五社要素的协同发展促进了社区慈善项目的全方位发展。”广州市慈善会有关负责人认为。
以社区慈善基金为资源平台,以“五社联动”机制为抓手,广州市慈善会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深化“慈善+社工+志愿服务”协同机制,激发了社区慈善发展的内生动力,打造了“善美乡村”、“微心愿·善暖万家”、“安居计划”居家微改造等品牌项目。2020至2021年,项目共筹集资金5.13亿元。
头条寻人
科技赋能筑大爱
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走失的亲人,需要多长时间?
2017年3月27日下午,北京一位15岁女孩走失。今日头条网络平台以走失地为圆心,将寻人启事智能推送给周边5公里范围的用户,只用60秒,就帮不知所措的父母找到了失联的女儿。
60秒,信息技术让公益寻人拥有了更多途径和更高效率。
2016年2月,今日头条正式发起公益项目头条寻人(现改名为“抖音寻人”),致力于用科技手段帮助各类失散家庭团圆。头条寻人的技术原理是以走失者失踪地点为圆心,向特定半径内的头条用户推送消息。
7年来,头条寻人也从单一维度的寻找走失者,扩展到更广泛的寻人寻亲,陆续发起了“两岸寻亲”、“寻找烈士后人”、“寻找战友”、“华人寻根”、“dou来寻人”、“同伴计划”等多元化公益寻人项目。截至今年8月,头条寻人推送超过18万条寻人寻亲信息,链接了全国超2.6万名寻人志愿者,累计帮助超过2.1万个家庭团聚。
大规模的用户基础,决定了头条寻人可以追求更大规模的公益。头条寻人在公益寻人方面有五大优势:一是精准定位。利用精准地图推送技术,在走失者失踪地点周边直接推送寻人启事,并将寻人启事展示给失踪地点所在城市的用户,提高寻人信息分发效率。二是便捷求助。在今日头条及抖音APP上搜索“寻人”,点击“寻人点这里”进入“抖音寻人”页面,按照提示可在1分钟内提交寻人信息。三是快速推送。寻人信息发布流程只有3个环节,即接到求助—核实信息—头条推送,20分钟内就可以快速推送。四是线索追踪。头条寻人可随时更新信息内容,若有详实的最新线索,可以将寻人启事追加推送给走失者最新出现地,直到走失者被成功找到。五是信息保护。成功找到走失者后,头条寻人会及时将消息告知关心此事的好心人,同时将当事人隐私信息撤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7月4日,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和今日头条公益寻人项目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开展“互联网+救助寻亲”合作。根据协议,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在救助疑似走失、被拐、被骗人员时,可以借助今日头条客户端的海量用户和精准定位技术,选择在受助者的走失地、口音地、疑似户籍地等特定区域向今日头条手机用户推送寻亲信息,在最短的时间、最精准的范围内帮助受助人员与家人团聚。
2021年5月9日,精神残疾的杨某珍被江西省峡江县救助管理站救助。救助站将杨某珍的寻亲信息发布在了今日头条和抖音平台上。2小时后,在抖音寻人志愿者吕涛的协助下,救助站就与杨某珍家人取得联系。
2022年4月,湖北一名患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走失。在被黄冈救助站救助后,救助站在今日头条和抖音发布寻人启事,成功助其找回家人。
截至今年6月18日,头条寻人联合全国各级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帮助1.5万个家庭团聚,约占寻人成功案例的71%。
(记者 王玉明)
来源:《中国民政》杂志2023年9月上刊
上一篇:苏州市社会组织总会正式揭牌
下一篇:10年来我国数字慈善增速快活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