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0 人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新中国成立以来,从1953年到2020年,我国共实施了13个五年计划或规划,一个又一个五年,见证了中国现代化的风雨历程,“五年规划”以其神奇的力量,带给中国和世界越来越多的惊喜,诠释着中国制度和中国之治独特而巨大的魅力。
“五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是党和国家治理能力卓越的综合体现
“五年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国家发展目标的设定和相应的政策导向,体现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具有促进发展目标实现、弥补市场失灵、有效配置公共资源、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在我国发展之路上,制定和实施好“五年规划”至关重要。比如,我国“九五”计划聚焦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五”计划强调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十一五”规划突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十二五”规划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些定位科学、思路清晰、举措有力的计划或规划,对我国各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发挥了重要导向作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今天这样良好的局面,“五年规划”编制科学及其实施有力功不可没。
一些外国人士惊讶,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善于制定“五年规划”,总能形成对发展方位的准确判断,总能在时代的激流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航道?这是因为,我国“五年规划”的制定,有一个科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党中央研究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建议,居于统领地位,具有极强的前瞻性、战略性、指导性。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提出“五年规划”建议是党的权力和责任。党中央制定新的“五年规划”建议,一般是在实施中的“五年规划”收官之年进行的。从媒体公开报道来看,“五年规划”建议文稿形成,一般要历时数月之久,其间要广泛听取各地区各部门的意见建议,听取专家学者智库的意见建议,听取基层党代表的意见建议。总书记还要当面听取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主要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意见建议,与大家共商国是。正是在广泛发扬民主、最大程度凝聚共识的过程中,规划建议文稿逐渐形成了对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内外环境的精准分析预判,形成了对未来五年发展思路、主要目标、优先领域、重点任务的科学安排。
“五年规划”建议文稿形成过程中,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还要多次开会进行专题研究;规划建议文稿基本成熟后才由中央政治局提请中央全会再次集中讨论审议,中央全会期间还会有不少真知灼见被吸收到文件稿里,中央全会讨论通过后,“五年规划”建议方能成为指导国家和地方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专项规划的纲领性文献。根据党中央“五年规划”建议,国务院组织编制未来五年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后,提请全国人大会议审议,从而把党的建议和政府的主张固定成国家的意志。国家有关部门,省、市、县根据党中央“五年规划”建议和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组织编制区域规划、专项规划,以及本行政区域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并由相关机关审议或审批。至此,全国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国家规划体系。可以说,这是一个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既是战略发展的规划师,也是具体的执行者,坚强的政治领导是中国砥砺前行的火车头。从我们党的历史看,从党的一大到党的十九大,某种角度讲也是我们党科学制定各个阶段奋斗目标,并狠抓落实、奋力实现目标的历史;从政府工作来说,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就是按照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来制定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或规划的过程,就是通过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或规划来体现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过程。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哪个政党能够像中国共产党这样,还没有哪个国家政府能够像中国政府这样,如此科学地制定每一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并团结亿万人民群众一起奋斗,在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形成了一道靓丽而独特的中国风景线。
“五年规划”是量度中国步伐的里程碑和记录中国梦想的重要载体
中国共产党善于将崇高社会理想和阶段性奋斗目标相结合,并不懈奋斗一步步不断实现目标。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就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号召,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现在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设计了用70多年、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40多年来,我们党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地朝着这个大目标前进,并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奋斗目标,形成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发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强音。
在实现我们党的宏伟蓝图的历史进程中,“五年规划”是极其重要的途径和抓手。其重要意义就在于,可以根据每个具体的历史阶段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在锚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基础上,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面向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顺应人民期待和时代要求,研究具体阶段的发展目标,并明确优先领域、重点任务,从而把党的宏伟蓝图一步一步地转化为操作行动,转化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编制和实施的8个五年计划或规划,每一个实施都为实现党的宏伟目标奠定了基础,都使我们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越来越近。单从经济总量来看,“六五”之初的1981年是4930多亿元,而“六五”之末的1985年已达9000多亿元;“七五”之初的1986年是1万多亿元,而“七五”之末的1990年已达1.8万多亿元;“八五”之初的1991年是2.2万多亿元,而“八五”之末的1995年已达6万多亿元;“九五”之初的1996年是7万多亿元,而“九五”之末的2000年已达近10万亿元;“十五”之初的2001年是11万亿元,而“十五”之末的2005年已达18万多亿元;“十一五”之初的2006年是21万多亿元,而“十一五”之末的2010年已达41万多亿元;“十二五”之初的2011年是48万多亿元,而“十二五”之末的2015年已达68万多亿元;“十三五”之初的2016年是74万多亿元,而“十三五”之末的2020年预计突破100万亿元。
在我国经济总量不断增大的一系列数字背后,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文化软实力、国际影响力的全面大幅度提升,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普遍提高,是我们党奋斗目标的不断实现和对人民承诺的不断兑现。通过“六五”“七五”时期的奋斗,到1990年,我们党实现了基本解决人民群众温饱问题的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八五”“九五”时期的奋斗,到2000年,我们党实现了让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十五”到“十三五”时期的奋斗,到2020年底,我们党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先后提出的“两步走”“三步走”“新三步走”等战略部署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是长远性部署的话,那么,“五年规划”就是阶段性部署,一个又一个“五年规划”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形成了一个个量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的里程碑,忠实地记录着实现中国梦想的进程。
“中国为什么行”的深刻揭示
有国外学者感叹道:当中国为了下一代而制定规划的时候,西方国家的一切计划却都是为了下一次选举。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曾说:“中国所具有的集中力量和长期奋斗的决心是西方国家所缺乏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什么能够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一张蓝图干到底?原因或许很多,归根结底主要有两条。
一条是,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导向,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党和政府制定政策的依据。除了人民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内不允许存在帮派、“山头”、小圈子。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不论是百岁老人,还是刚出生的婴儿,一个都不抛弃、不放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为人民生命健康着想的先进性。反观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实力最强的美国,在疫情暴发后,该国的政党和政客并不把保障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作为首要任务,以致美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生命代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检视自己;才能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有缺点克服缺点,有问题解决问题,有错误承认并纠正错误。中国共产党是拥有9100多万名党员、460多万个基层组织、团结统一并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巨大资源和优势,而植入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血脉之中的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保证了中国战略规划的稳定性和执行政策的连续性。
另一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的显著优势。与西方政党大多只考虑任期内的事、很少从长远去谋划不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作用体现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向发力,体现为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体现为战略规划、科学决策、有效治理和执行能力等。比如,脱贫攻坚一直是我们党的长期任务,一任接着一任干。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制定和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3—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力度空前,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25.5万个驻村工作队,290多万名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组成不拔穷根绝不撤退的突击队,全国上下共同书写了人类减贫史上感天动地的辉煌篇章,使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口以上,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目前全国上下正在一鼓作气、加大对剩余贫困人口的攻坚力度,全面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解决的目标指日可待、胜利在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现任与前后任等一系列关系,坚守“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怀,多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集小胜为大胜,久久为功。特别是在重大挑战面前,中国绝不会出现政党之间“拳击赛”、“对抗赛”、互相否定、互相拆台的情况,而是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坚持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导向,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协同作战,万众一心齐奋进、越是艰难越向前,显示出强大的攻坚克难能力。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一个又一个“五年规划”,我国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模式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叶还有30年时间,按照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前15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基本实现现代化;后15年,我们要向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冲刺并最终建成。30年需要6个“五年规划”,其中每一个“五年规划”都将引领我们继续爬大坡、攀高峰。2021年至2025年是我国的“十四五”时期,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的第一个五年。审视世情国情,发展环境更趋严峻复杂、面临挑战前所未有,亟待我们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积极促变,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胜利的伟大政党,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十四五”规划一定能够释放更大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开好局、起好步,引领中国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来源:《党建研究》202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