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纪念文集

纪念文集

宁波日报:推动青年社会组织 参与城市社区治理

2021-01-08     人阅读


青年社会组织是以青年为主体,基于成员共同意愿,自发形成、自我管理的社会组织。城市社区治理有着社区治理虚拟化及居民诉求多样化的特性,青年社会组织凭借着青年的创意理念、开拓精神、学习能力、广泛参与以及热情和理想等特征造就的独有优势,可以满足城市社区治理精细化需求,在提供社会服务、倡导公共政策、激发社区活力以及降低社区风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教育:以高校为主体,倡导面向社区的服务学习

服务学习是指以培养学生道德良知为核心,以专业学习为基础,通过教学设计社区服务,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参与并根据学习目标进行反思的教育理念。它不同于简单的“服务”和“学习”,具有整合课堂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服务的功能。面向社区的服务学习不仅可以满足社区的需求,也能促进学生学业思考和综合素质发展。高校倡导服务学习课程,让大学生们带着项目深入城市社区治理,将课程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设计和实践活动中,并寻求解决方案。

2、培育:引入公益创投等机制,促进青年社会组织孵化

青年社会组织大部分仍处于初创阶段,引入公益创投等机制是青年社会组织迈向项目化、专业化的首要条件。通过学校、政府部门、社区等联合举办的各类竞赛进行项目打磨,形成专业的赛制性项目;依托学校或社区的社会组织孵化平台,全程指导青年社会组织入壳、孵化、出壳;通过公益创投机制,由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对已能够提供符合支持标准项目的青年社会组织的资金、人力、技术、管理等资源给予支持,使其具有造血能力。

3、植育:推动青年社会组织社区落地

青年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在社区落地,服务社会。对已经孵化出壳、运行规范、社会影响好的青年社会组织应该将其推向社区,承接政府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使其拥有固定场所、稳定服务人群以及长期合作,走向社会化发展道路。青年社会组织能否成功落地社区,需要政府搭建社区共建资源对接平台,让青年社会组织和社区围绕社会服务的供需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接,也需要社区拥有资源引入和对接能力,更需要居民对于青年社会组织的接纳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青年社会组织落地社区的常态化和精准化发展。

激发青年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活力

目前,我市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仅在各级团组织备案的数量,在2018年就已突破1万个,与此同时,青年社会组织在参与城市社区治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城市社区尚未形成共识。城市社区极大的流动性使得原本不高的信任度进一步降低,加上政策的隐形壁垒造成大部分青年社会组织不具有“合法身份”,导致其在城市社区不能达成有效共识。二是扎根社区主体地位难以体现。青年社会组织虽是社区多元治理主体的重要部分,但在参与城市社区治理过程中,很难与其他治理主体拥有相同的地位。三是供求对接平台不够完善。社区及居民的需求反馈渠道未完全打通,青年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与社区居民的需求不匹配,造成信息不对称现象。因此,要多措并举、精准施策,激发青年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活力。

1、构建青年社会组织成长链条

政府部门、社区、高校等部门应建立多部门协同支持机制,以服务青年大学生为出发点,构建青年社会组织“教育—培育—植育”成长链条。高校通过服务学习方式与社区达成长期合作关系,在提升青年学生社会参与意识的基础上,也具备了培育青年社会组织蓄水池的功能。政府部门应引入孵化基地、公益创投等机制,给予青年社会组织以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支持和资金、人力、信息等资源支持,并通过梯队培养模式提高青年社会组织自我造血能力。社区作为青年社会组织服务定点基地,积极搭建与青年社会组织的“相亲会”,做到供需有效匹配,创新基层社区治理。

2、改善青年社会组织外部环境

一是改善政策环境。青年社会组织有活力但基础弱,只有将其规范到政策制定当中,才能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政府应放宽青年社会组织准入门槛,促进青年社会组织身份合法化。在青年社会组织管理上,要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推进青年社会组织评估监督工作,包括政府项目实施过程以及组织培育发展过程等评估内容。二是政府职能转变。找准青年社会组织与共青团、民政部门、社区等之间的定位,推动青年社会组织真正成为城市社区治理参与主体。三是基层社区应提高对青年社会组织的包容度。基层社区应多吸纳新思路和新理念,通过各类宣传途径,让社区居民对青年社会组织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同,提高城市社区居民对青年社会组织的接纳度和信任度。

3、增强青年社会组织内生动力

首先,青年社会组织自身要建立健全相关组织章程和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监管和行业自律,做好组织规范化,避免人员流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其次,给予人才专项支持,加大对高级社工的培育力度,提高工资及福利待遇,拓宽职称评定、人才认定的发展空间,从青年社会组织中推荐人才成为兼职团干部、各级青联委员、人大代表等,加大对社会工作人才的吸引力。最后,加强自身能力建设,通过各领域各类别的专业培训来加强青年社会组织提供社会服务的硬实力,并尝试利用新媒体、大数据分析技术,用专业化、职业化的水平服务社区居民,同时突出组织文化建设,保证组织的稳定性和积极性。(李萍萍 柯乐乐)

来源:宁波日报


返回首页
扫二维码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