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民政局首批8名支老人员赴偏远海岛,开启为期三年的结对帮扶。本版图片由温州市民政局提供
本报记者 周 亮
浙江省温州市是许多人印象中的肥美之地,但相当意义上,这是对肥美的一种误读。“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基本市情,决定了温州人多地少、山高壑深。在过去,行路难不输蜀道,人民贫瘠潦倒。正因为穷,所以当改革刚刚透出第一束光亮时,温州人就蜂拥而上,温州也随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贫穷走向富裕的飞跃。2021年6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新的机遇面前,温州如何从富裕走向共同富裕?
在《温州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中,温州提出在8个方面先行示范,并细化为50项措施,其中不乏与民政业务息息相关的内容,如全面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构建“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深化公共服务社会化改革、打造“大爱温州、善行天下”品牌等。
对标对表各级共富谋划和百姓期盼,温州市民政局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社会建设中的兜底性、基础性作用,高水平实施基本民生保障、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基本社会服务,在助力展现“在温州感受幸福中国”的美好图景中贡献了民政智慧。
提 低
如果说,保障标准的不断提高是厚植了提低的内涵,那么,打造“真爱到家·救助服务联合体”满足困难群众个性化需求,就是拓展了提低的外延。
目前,温州市有在册困难群众8.94万户、14.63万人,困难群众保障人数为浙江省最多。如何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是共同富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温州市委、市政府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不断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将低保标准与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挂钩,并逐步提升保障水平。“温州市城乡低保执行每人每月886元的统一标准,而且近5年平均每年增长4.85%。”温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此基础上,对重病患者单独施保、“渐退期”制度、支出型贫困救助、“一事一议”工作机制等作出具体规定,同时大力实施医疗、住房、就业、教育等专项社会救助,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如今的温州,社会救助数字化改革使困难群众“应享受救助政策”实现大数据研判联办;通过深入分析收入骤减和支出骤增情况,对低收入群体失业、上学、疾病、残疾以及死亡情况变更进行预警,主动发现“沉默的少数”;医疗救助实现“一站式”结算,公租房申请实现“一证通办”;救助资金“一键达”,有效破解多头发放、发放不及时、发放不规范等问题……在数字化的加持下,社会救助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困难群众既增收又减费,收入稳步提高。
如果说,保障标准的不断提高是厚植了提低的内涵,那么,打造“真爱到家·救助服务联合体”,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地满足困难群众个性化需求,就是拓展了提低的外延。
“‘真爱到家·救助服务联合体’是一个信息共享应用场景,依托省、市大救助系统,开发社会力量参与模块,整合慈善、社工、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强化部门、镇街、村社等协同联动,形成帮扶合力,以‘物质+服务’的方式,不断提升低收入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温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社会组织登录“温州民政”微信公众号,帮助低收入群体发布困难需求;爱心单位、爱心个人可以浏览公众号,认领困难需求;慈善时间银行全程留痕形成公益台账,实现了“困难需求发布、爱心资源支持、帮扶项目执行”的流程闭环。
温州市民政局还将同质同类的困难需求统筹整合,打造专项帮扶服务项目,如就业创业扶持、适老化改造、青少年扶志、医疗巡诊等。同时,建立由102家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组成的公益支持联盟,汇聚合力支持专项帮扶服务项目落地见效。截至目前,该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真爱到家传党恩”救助帮扶专场15场,设立帮扶项目50个。
“‘真爱到家·救助服务联合体’已筹集帮扶服务资金794.98万元,发放爱心物资1.49万件,发动志愿者4000多名,回应困难群众个性化需求1.79万人次。”温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市已实现困难群众主动发现、主动救助、主动帮扶的机制,下一步,将持续推进大救助体系建设,积极谋划“未来乡村”社会救助应用场景建设,更好满足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共同富裕。
赋 能
线上有“智慧村社”,而在线下,打造了以基层党组织为引领的“1+1+5”联动机制,探索城乡村社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共富的“温州路径”。
温州市民政系统认识到,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富裕。因此,该市以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抓手,在2021年对基层治理“智慧村社”平台进行了高标准高质量迭代升级。在组织、住建、农业农村部门入驻平台的基础上,整合政法、民宗、公安等13个部门的政务服务、利民补助等169项数据;研发“码上协商”“你说我做”“换届百步”等功能,规范“村(居)务公开”“台账记录”“动态发布”“村社换届”等模块,极大地推动了村社自治和便民利民服务。
“线上有‘智慧村社’,而在线下,我们打造了‘1+1+5’联动机制,即以基层党组织为引领,社区与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村社治理。”温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瓯海区华润悦府小区的居民便是温州市不断提升村社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最早一批受益者。围绕“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在线下,小区组建党支部,并做实党员亮相和在职党员报到工作;建立党支部领导、业委会执行、监委会监督、物业公司服务的“四位一体”小区组织架构;执行“红色议事协商”制度,实现群众的事群众商量着办;推出“红色管家·幸福邻里”服务品牌,受益居民超千人次。而在线上,通过基层治理平台实现小区内党员人才资源与党员服务岗、党群微家轮值管理员、微心愿认领需求精准对接、一键匹配;将物业管家APP链接至街道基层治理平台,构建“居民问题在线提交、系统平台网上流转、镇街部门实时处置”的直通式服务机制,使小区居民在家里就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我们还注重优化基层政治生态圈,系好村社干部上岗的‘第一颗扣子’,让他们成为共同富裕的践行者和助推人。”据温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针对村社干部换届后新手较多、本领恐慌等情况,挂牌成立了温州市社区干部学院,通过“点单式”“菜单化”方式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去年,温州市还持续深化村社‘万能章’整治,开展减负增效‘双百’专项行动。同时,指导各县(市、区)出台多项措施,完善村社工作人员薪酬待遇,调动基层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村社干部实现共富的战斗力。”
温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温州将继续升级、推广“智慧村社”平台,借助制度重塑、机制革新、流程再造,打造一个覆盖多业务、串联多层级、联动多部门的高效平台,实现自治体系“一指打通”、群众需求“一指响应”、部门协同“一指实现”、健康运行“一指评估”。同时,进一步发挥“1+1+5”联动机制的优势,探索城乡村社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共富的“温州路径”。
增 温
共同富裕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让海岛老人和陆路老人一样,过上精彩丰富舒心的老年生活,共享优质养老服务发展成果。
近年来,温州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但仍存在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目前,该市还有2000余名居住在偏远海岛的老人,到最近的陆路需要半个小时至2个小时的船程,特殊的地理环境带来了海岛养老服务资源及服务能力相对薄弱的问题。
“共同富裕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让海岛老人和陆路老人一样,过上精彩丰富舒心的老年生活,共享优质养老服务发展成果。”温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浙江省民政系统实施“海岛支老”计划后,温州市民政局紧跟而上,发起“海岛支老 一起安好”行动,首批8名支老人员分别赴洞头区鹿西乡、瑞安市北麂乡、平阳县南麂镇的偏远海岛,开启为期三年的结对帮扶。
据悉,首批支老人员是从温州市各个养老机构中精心挑选,最年轻的仅21岁;专业能力强,大部分还拥有中高级职称。支老人员不仅要负责岛上老人的生活照料、专业护理,还需要深入开展养老需求调研。温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岛支老行动的关键是培养海岛养老专业人才队伍,激发海岛养老内生力。“市民政局将搭建平台,引导爱心团队、志愿者、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踊跃参与提升海岛养老服务,力争让每位海岛老人都能享受到贴心、专业的养老服务。”
除了不断缩小海岛和陆路养老的服务差距外,温州市各级民政系统还进一步加大普惠型养老服务供给。截至目前,该市建成镇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88个,实现镇街全覆盖;改造提升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20家,完善了助餐、健康小屋、流量监测等高频功能;着力推进200张床位以上公办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增加护理型床位供应量。全年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544户,加装老年人家庭智能安全监测设备1208户。
“医养康养融合也更加深入,全市248家养老机构中,有34家内设医务室、护理站等,185家通过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协议提供医疗服务。我们还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医疗保障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5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管理。”温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此基础上,全市还深入实施省级康养试点,建成康养联合体24家、认知障碍照护床位550张,初步形成政府引导、多方参与、资源共享的康养服务体系。
民 生 数 字
儿童福利
9月:2021年9月,温州市民政局荣获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先进集体。
一体化:推出“孤困儿童一体化保障”,即机构孤儿、社会散居孤儿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统一标准,助力共同富裕。
1个工作日:孤儿认定、困境儿童生活补贴等项目“一件事”联办,申请材料精简80%,数据共享率100%,人均办理周期缩短至1个工作日。
社会组织
2.86亿元: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温州市财政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总金额达到2.86亿元。
645家:2021年,温州市登记社会组织9516家、备案30947家,3A级以上优秀社会组织645家,支持型、枢纽型社会组织覆盖100%城乡社区。
2913.5万元: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治理专项行动和“我为企业减负担”行动,全市共有106个协会推出减免举措,173个协会降低了239项收费,减轻企业负担2913.5万元,受益企业6061个。
慈善社工
187.10万人次:温州市建成慈善基地13个,共培育孵化公益慈善组织122家,开展公益慈善活动13217场次,服务群众187.10万人次。
10.31亿元:2021年,温州市接收社会捐赠款物共计10.31亿元,比2020年增长37.65%,惠及困难群众127.59万人次。
557个:建立183个镇街公益慈善组织、557个村居慈善工作站,212个村级慈善基金、148家社区“爱心驿站”,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慈善帮扶网络。
354万小时:温州市备案志愿者组织已达9404个,注册志愿者人数287.12万人,志愿服务时间总量达到354.39万小时。
惠民殡葬
4.6万人:2021年,温州市4.6万人享受到殡葬惠民政策,惠民金额约3100万元。
1000多万元:向特殊困难群众赠送骨灰墓穴526穴,免费提供骨灰安放格位4408个,减免特殊困难群众安葬费用1000多万元。
婚姻登记
12+1家:2021年,温州市12家婚姻登记机关场地达到国家3A级标准,1家达到国家5A级标准
1.85万件:2021年,温州市依法办理婚姻登记5.85万件,婚育户“一件事”办理1.85万件。
移民扶持
14.8万人:2021年,温州市扶持水库移民14.8万人,全年累计投入移民扶持资金2.23亿元。
流浪救助
1.4万人次:近三年,全市共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14195人次,其中未成年人284人次,老年人2378人次;购买车票资助返乡4535人次,提供医疗救治7580人次。
区划地名
552万条:归集标准地名地址552万条,打造“地名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平台。
来源:中国社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