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晓明
“你们是不是在作秀?小区路面多处破损,坑坑洼洼,不忙着改造,反而总是在宣传爱护环境?难道要爱护这些坑坑洼洼的路面吗?”近日,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广川街道岔河社区微信群里,有居民如是质疑。
“出现这些质疑,主要是由于社区推出的服务与居民需求不一致,形成了‘独角戏’现象,甚至好心办坏事,遭到居民投诉。”岔河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兆静认为,这导致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不高,有好的工作建议不愿提、没兴趣主动反映到社区,形成恶性循环。
为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增强社区凝聚力,岔河社区每月在小区公共活动空间召开“家园会议”,针对特定主题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畅通快捷的议事通道,通过选题定事、调研明事、协商议事、研究决事、公示督事提升协商成效,实现社区与居民的良性互动,并根据居民意见形成社区治理项目,不断提高社区治理能力与水平。
“四点半课堂”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岔河社区位于德城区中心,包括6个小区,现有住户4500多户、13000余人,群众诉求复杂多样。80后李兆静进入社区以来,繁琐的事务让她吃了一惊。
扎根岔河社区,李兆静发现,辖区内青少年众多,仅在校生就有1000余名,大部分年轻父母上班时间与学生放学时间不一致,学生上下学多为老人接送或自行回家,暴露出“孩子已放学,家长未下班;孩子接回家,作业不会答”等问题。
李兆静一直琢磨,如何发动居民力量,给这些孩子们放学后找个去处,让他们有地待、能学习,家长也能放心。这个想法与社区居民于淑琴不谋而合。于淑琴建议,在社区设立公益托管机构,解决孩子们放学后家长不能及时照料的教育和安全问题。
为此,李兆静召集社区居民举办“家园会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充满了对接送孩子不便、放学后无地可去的“吐槽”,设立社区公益托管机构成了大家共同的愿望。
为了扩大调查的覆盖面,李兆静带领工作人员设计了针对家长和孩子的不同调查问卷,并将100份问卷发放到家长和孩子手中。问卷结果显示,72%的家长对在社区开办“四点半课堂”比较认同。
说干就干,社区与物业协商,由物业提供场地,社区负责招募志愿者开展服务,为社区放学后无人看管的孩子们提供一个温暖的“家”。
据李兆静介绍,目前“四点半课堂”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制,每周一到周五,由两名家长志愿者提供服务,同时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为孩子们答疑解惑,进行课业辅导。此外,社区链接资源为孩子们开展剪纸、书法等素质教育课。
“自从有了‘四点半课堂’,孩子们放学后有了去的地方,我们也放心了。”社区居民李凤莲说。看到“四点半课堂”的良好效果,李凤莲报名成了一名志愿者,闲暇时便主动到“四点半课堂”帮忙照看孩子。
在李兆静看来,“四点半课堂”的开办,实现了学校、社区和家庭的无缝对接,为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得到了家长和孩子的一致认可。
“幸福食堂”确保老人吃得舒心
岔河社区是个典型的老旧社区,80岁以上的老年居民有127位。在一次“家园会议”上,有居民提出,许多老人上了年纪,又不和儿女同住,每天都为买菜做饭发愁。
“老年人吃饭难”的议题一出,引发了众多社区居民的共鸣。经过充分讨论和外出调研、学习,社区决定建立邻里助餐中心,化解老年人的“吃饭难”问题。
岔河社区邻里助餐中心由社区党组织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爱心企业运营。为保障老年人营养,社区与德州市营养协会、佳康快餐连锁有限公司签订助餐协议和监管协议,运营情况定期评估。同时,建立安全可靠的食品供应和配送服务链,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食品安全质量的抽样检测,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慢慢地,社区邻里助餐中心成了老年人的“幸福食堂”。自从有了“幸福食堂”,这里便成为八旬老人王化兰的“就餐阵地”。“平时孩子工作忙,不在家,我吃饭就成了问题。有了邻里食堂,饭菜花样多,也挺软和,吃得更好了。”
在“家园会议”上,有社区居民提出,一些高龄、残疾老人行动不便,到社区邻里助餐中心就餐有困难。面对这种情况,李兆静和大家商量,提供助餐服务,老人在家点单后,由志愿者、送餐员把可口的饭菜送到老人家中,尽最大努力为老人提供便利。
徐俊杰老人在岔河社区居住了几十年,遇到雨雪天,给助餐中心打个电话,不一会儿,热乎乎的饭菜便能送到家了。“这真是太暖心了,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徐俊杰老人说。
据李兆静介绍,社区对特殊人群提供用餐补贴,低保对象做到“一元吃饱,两元吃好”。该项目实施以来,受到了居民的普遍欢迎,许多居民纷纷称赞:“这里的饭菜做得比较清淡,不油腻,适合我们老年人的口味。”
“家园会议”激发居民参与活力
针对社区微信群里提出的路面破损问题,社区召开相应主题的“家园会议”,请居民代表、党员代表、物业公司工作人员等畅所欲言,制订了道路整修方案。很快,通过项目化运作将“家园会议”中提出的议题落地实施,社区路面整修一新,原本在微信群里提出质疑的居民也纷纷点赞。
为提高“家园议事”的知晓度,社区“两委”工作人员除了在社区微信群发布相关信息外,还组织社区誉美舞蹈队、和韵京剧社、葫芦丝艺术团等6家社区社会组织以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带动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
看到“家园会议”取得的成效,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表示认同,并积极参与进来。在此过程中,岔河社区居委会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居民的参与意识,带动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
徐俊杰老师是积极参与的居民之一,也是一位书法爱好者。他创立了翰墨缘书画社,热心参与各类社区活动,通过书法的形式让居民了解各项政策法规及文明条例。
如今,根据“家园会议”,社区成立了社邻学院,聘请徐俊杰为公益讲师,每周二开设一次书法课程,让居民在家门口学习,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看到徐俊杰在社邻学院干得红红火火,王鸿葵老人也卷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作为一名剪纸爱好者,王鸿葵的作品多次参加省内比赛并获奖。通过与社区联系,王鸿葵到社邻学院担任剪纸班的公益教师,传授剪纸技巧,传播剪纸文化,为社区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今,“家园会议”的议题越来越多,覆盖了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我的家园我来建,我的家门我来扫,我的家人我来帮,我的家事我来议”的良好“家文化”氛围,让居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来源:中国社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