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纪念文集

纪念文集

以公益慈善生态建设推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2023-03-22     人阅读


当下,公益慈善行业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关联性不够,与有效呼应时代发展的重大命题和解决民生发展中的新问题还有差距。笔者认为,迫切需要加快公益慈善生态建设,并以此为路径推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营造良好的公益慈善生态环境

一个好的公益慈善生态可以源源不断地满足公益慈善的发展需要,供给各种发展要素,包括基础设施部分的人才、资金、项目、组织、平台等要素;能够提供公益慈善生态的保障要素,包括政策保障和法务、商务、财务、技术体系、筹款体系等方面的支持保障;能够提供公益慈善生态中创新创业的培育系统,匹配公益创新创业的环境;能够形成行业的自律系统,形成风清气正的行业风气。

营造良好的公益慈善生态环境和提升公益慈善行业发展的保障水平,需要从以下三个层面出发:

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加强公益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更多的公益人才,打造更多助力国家重大战略、改善民生的品牌项目,孵化培育枢纽型、支持型社会组织,尤其是资助型基金会等,构建更多政府购买服务平台、社会合作平台,不断提升公益慈善生态的系统性、关联性、积聚性水平。

其次,不断提升区域内公益慈善的政策保障水平,研究倡导与供给新的社会政策,在制度体系上打造“营社”或“营善”环境,在法务、技术、财务等方面,提供更多关联性支持。

再次,不断打造公益创新创业的培育系统,通过孵化器、加速器、公益创投、融资等工具,培育更多能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组织,培育更多具备社会化动员、市场化生存、行政化协同能力的新型公益慈善组织。

加速公益慈善生态行动

一个好的慈善公益生态不仅具备环境保障功能,更能够创新慈善公益联合行动的方式。当下,慈善公益行业自身力量薄弱,生态化的联合行动成为必然趋势——从个体行动走向规模化、分工协作、跨界联合的生态型联合行动。

近年来,无论是呼应国家重大战略的生态型联合行动,如联合抗疫、抗震救灾、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还是开展基层社会治理的生态型联合行动,如“三社联动”“五社联动”等,都是新型生态行动的范例,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过程中的本土创造。

没有生态行动方式的改变,就不可能有效实现生态链的链接和生态圈的打造,也无法可持续地解决民生问题。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没有生态化的联动,更无法实现区域内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

生态行动的改善,往往能够带来生态的好转,生态的好转又会带来民生的改善,进一步激发生态行动,从而形成行动改变环境、环境塑造行动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作者魏晨系江苏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学院副院长)

来源: 中国社会报

返回首页
扫二维码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