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纪念文集

纪念文集

中国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抗疫十大行动案例发布

2020-04-05     人阅读


2020年4月3日,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发布“中国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抗疫十大行动案例”。自新冠疫情爆发,国际公益学院案例中心持续密切关注慈善力量在全球抗疫中的行动和进展,盘点当前中国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抗疫行动案例及其对行业的影响,旨在分享伙伴经验,推动中国社会组织在“走出去”更加专业化,从学术角度,为全球抗疫尽一己之力。

从2月下旬开始,中国人的抗疫行动就突破国界,并随疫情发展逐渐拓展到“全球”。除了国家援助计划,一部分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也尽己所能开始援助国外疫区和侨胞。

据国际公益学院研究团队的不完全统计,截止3月31日,中国内地社会组织已经或计划开展的全球抗疫行动覆盖六大洲至少109个国家(不含中国),占有疫情的国家的比例达到了54%,其中包括捐赠检测试剂盒,利用优势资源精准支援疫情前哨的猛犸基金会;设抗疫专项基金,专业国际援助发挥成示范效应的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马云基金会&阿里巴巴基金会的全球抗疫战略布局速成,国际援助版图大扩张;微医全球抗疫平台致力企社合作推广“互联网+医疗”,形成在线救援抗疫新模式;中意慈善论坛发起机构带动多方参与,发起支援意大利抗疫联合行动的抗疫涟漪效应;中外组织跨界合作,促进多方参与形成优势互补的IACCR&中欧抗疫绿丝带行动;校友情谊化为援助行动,大幅降低海外捐赠信任成本的高校校友会;充分发挥灵活度与号召力,主动驰援全球抗疫的志愿者自组织;国内经验延续海外,探索志愿者开展全球服务有效模式的iWill志愿者联合行动;专注自身业务领域,帮助海外华人做好心理“防疫”的惠迪吉心理支持热线等。此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联合马云公益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共同发布的多语种《新冠肺炎防治手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经验》已分享到224个国家和地区也是此次抗疫的创举。

“这次疫情形成了民间自发且全方位的对外支援,具有创新意义。”国际公益学院代理院长黄浩明教表示,紧急救灾下的跨界合作、抱团取暖、“实用主义”,以及社会组织参与海外抗疫合作方式的灵活多样,是本次中国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抗疫中值得关注的特点。但是,研究中也发现,中国社会组织仍存在“走出去”经验不足、规模小而分散,国际渠道不畅,缺乏持续性的战略合作伙伴,缺乏专业和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等问题。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波及202个国家。在真正的“全球大流行”面前,没有一个国家是孤岛,也没有一个人能够独善其身。刚经历了疫情的中国人,更能体会病毒传播之猛、防护物资之缺、检测诊疗不足之憾、亲朋感染之痛,也深谙社交隔离、信息沟通、经验分享、心理慰籍之必要。In global health security,we are only as strong as the weakest link.No one is safe until we are all safe.(在全球卫生安全中,我们的实力取决于最弱环节。没有人是安全的,直到我们所有人都安全了。)世界卫生组织在其2018年度应急工作年报所说的这句话,是为2020年全球抗击新冠肺炎所做的注解。

2020年1月下旬,当新冠肺炎在中国肆虐、武汉封城、医疗和防护资源告急、亿万民众居家隔离的时候,海外侨胞和多国政府、民间伸出援手,支持中国渡过危难关头。中国抗疫一个多月后,疫情逐渐平稳。但中国以外,情况日趋严重。2月20日开始,除中国外新增确诊病例数占当日全球新增总数的比重快速上升,日、韩、伊朗、意大利等欧亚大陆国家感染人数尤为醒目。3月16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发展趋势图出现大交叉。这一天,中国以外确诊病例超过中国,全球确诊人数超过16万。随后,欧美各国感染数据激增,截至北京时间4月1日06时30分左右,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超过85万例,累计死亡42,032例。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全球抗疫战争中,中国人和中国的社会组织不可避免投身其中。无论是使命使然,还是出于互助或报恩,或牵挂海外亲朋,或只为满足单纯的人道主义精神,我们的种种努力和行动,都汇入对外援助的洪流,成为人类团结协作共克时艰的重要力量。

附:中国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抗疫行动案例及其对行业的影响

案例一:猛犸基金会

捐赠检测试剂盒,利用优势资源精准支援疫情前哨

 公1.jpeg

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所长胁田隆字接收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代表、猛犸基金会代表转交检测试剂盒

(图片来源:深圳市猛犸公益基金会)

行动:

2月20日,由深圳市猛犸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猛犸基金会”)、华大基因和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联合捐赠的一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抵达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正式开启猛犸基金会参与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公益行动。

截至3月30日,猛犸基金会联合中国政府、私营部门、社会组织,并通过中国驻当地大使馆先后向日本、秘鲁(1000份)、安哥拉(1000份)、菲律宾(1000份)、塞尔维亚、文莱、贝宁(1500份)、阿根廷(首批1500份)、非洲多国(包括乌干达、南非、埃塞俄比亚、突尼斯等)、马来西亚(5500份)、中美洲各国(包括巴拿马、加勒比海岛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等国捐赠由华大基因研制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已获得美国FDA紧急使用授权、欧盟CE认证,以及中国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

除此之外,猛犸基金会还联合凤凰卫视、华大基因特别发起“火眼”实验室的捐赠活动。在国内抗疫期间,“火眼”实验室已具备整套技术解决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核酸检测日通量。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建或洽谈中。

评价:

检测试剂盒是临床确诊和患者康复出院的重要技术耗材,是抗击疫情的重要“前哨”。猛犸基金会聚焦疫情前期诊断的关键阶段,同时借助发起单位华大集团的专业优势,以及中国驻当地大使馆的跨境协调优势,精准开展公益行动,专业性强,抗疫效率显著。此外,试剂盒捐赠和“火眼”实验室捐建也有助于完善受援国的公共卫生基础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案例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设抗疫专项基金,专业国际援助成示范效应

 公2.jpeg

中国红十字会专家志愿团队支援伊拉克新冠肺炎

(图片来源: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行动:

3月10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以下简称“红基会”)按照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统一部署,设立“抗疫国际人道援助基金”,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募集资金和防护物资,驰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严重国家。该基金将通过网络众筹和企业定向筹集活动的方式,接收社会各界捐赠。首批募集采购和捐赠物资已运抵伊朗和伊拉克。

3月23日,中国红十字会联合恒大集团,由恒大集团捐资1亿元人民币,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设立“恒大国际抗疫援助基金”。该基金主要用于向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人道援助,主要包括支持中国红十字会采购受援国急需的医疗物资、防护物资,派出国际援助医疗队的后勤保障等。

评价:

以专项基金的方式支持国际人道援助,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原有的国际援助项目经验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的延续。红基会发挥其慈善募捐优势,协助中国红十字会将专业的人道服务经验带向全球,并在国际人道援助捐赠方面形成了示范效应。

案例三:马云基金会&阿里巴巴基金会

全球抗疫战略布局速成,国际援助版图大扩张

 公3.jpeg

波斯语版《新冠肺炎防治手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经验》封面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行动:

马云公益基金会与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自3月初开始启动国际抗疫行动,主要分为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捐赠防疫物资。3月3日至22日,两家基金会先后向亚、非、欧、南美、北美五大洲至少94个国家捐赠口罩、检测试剂盒、防护服等医疗防疫物资。

第二阶段,总结并传播国内抗疫经验。3月16日,两家基金会开始与非洲各国医疗机构合作,为其提供新冠病毒临床治疗的网上培训资料。3月20日,两家基金会联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发布多语种版本的《新冠肺炎防治手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经验》,并将其分享到219个国家和地区,访问量达95.7万次。该手册目前已翻译成8种语言,包含防控管理、诊疗经验、护理经验等内容,为其他国家应对疫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第三阶段,建立线上交流平台。在阿里云智能、阿里健康的共同支持下,两家基金会发起了全球新冠肺炎实战共享平台(Global MediXchange for Combating COVID-19,简称GMCC),旨在为世界各地的一线医生和护士提供抗疫实战经验分享,方便他们在线交流协作,并以科技抗疫为医疗科研机构提供AI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能力支撑。该平台包括资源共享中心(即《新冠肺炎防治手册》下载平台)、国际医生交流中心、海外华人新冠咨询中心、科技助力抗疫中心四大模块。

评价:

马云公益基金会与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在疫情开始全球蔓延的早期,便迅速展开全球抗疫的战略布局,并在两周内形成系统的国际援助行动。在捐赠方面,两家基金会的行动极大地拓宽了中国公益海外捐赠的地理版图,在本次参与国际抗疫的社会组织中尤为突出。在援助内容方面,两家基金会并未止步于物资捐赠,而是迅速利用阿里健康产业布局和互联网企业的技术优势,组建线上实战共享平台,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面向全球分享中国抗疫经验,解燃眉之急。由于全球疫情依然严峻,我们十分期待两家基金会未来在抗击疫情中的新动向。

案例四:微医全球抗疫平台

企社合作推广“互联网+医疗”,在线救援成抗疫新模式

 公4.jpeg

微医全球抗疫平台中文版界面

(图片来源:微医全球抗疫平台)

行动:

3月14日,数字健康平台微医(WeDoctor),联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同步上线微医全球抗疫平台中英文版,汇聚海内外医疗资源,向旅居海外6000多万同胞和亿万国际友人推出新冠肺炎实时救助服务。同期上线的还有1月29日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手册》中英双语版图书,这是全球首部关于新冠肺炎防治的中英文对照出版物,为在华外国友人以及海外同胞带去权威科学防治知识,指导科学防疫。

微医全球抗疫平台主要提供防疫手册、心理援助、知名中医免费咨询、抗疫社群、各国疫情黄页等五大服务,首批加入平台的医师均来自国内三甲医院。截至3月31日,微医全球抗疫平台累计访问量达1268万,目前已有7,746名医生加入,已服务海外同胞56,058例。3月18和22日,微医全球抗疫平台分别组织了两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经验分享会,累计共400余位海外医务人员和近3万名海外用户通过在线课堂学习疫情科学防控相关知识。

评价:

在国内疫情爆发期间,微医是中国最早提供抗击疫情在线义诊服务并挺进核心疫区武汉救援的数字健康平台。为了给国际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全球抗疫平台正式成立,成为企业与社会组织联合发起的全球抗疫典范项目。截至3月23日,微医全球抗疫平台已获得中国驻六大洲98国使馆、63个领事馆的官方推介。该平台不仅获得了中国医生的支持,也获得了政府的认可和推广,成为全球战“疫”中特殊的空中部队。

案例五:支援意大利抗疫联合行动

中意慈善论坛发起机构带动多方参与,形成抗疫涟漪效应

 公5.jpeg

“支援意大利抗疫联合行动”于3月20日在北京举行捐赠仪式。

(图片来源:国际公益学院)

行动:

3月20日,中意慈善论坛三方发起机构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国际公益学院与意大利都灵大学中国研究中心(TOChina Hub)联合发起“支援意大利抗疫联合行动”。此次行动一方面为意方对接了中国在国内抗疫行动中有效的医疗物资生产销售渠道;另一方面发动国际公益学院发起机构、校友机构及爱心企业伙伴共同支持意大利抗疫行动。

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马蔚华先生向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中企会企业家俱乐部、深圳市商业联合会发出动员与倡议。马云先生率先响应,由马云公益基金会与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捐赠的50万只口罩以及检测试剂盒等防疫物资于3月18日运抵罗马,并与意大利红十字会国家紧急中心完成交接。发起机构老牛基金会捐赠90万元,支援意大利。校友机构荣程普济基金会捐赠5.6万件医疗防护物资,中国狮子协会四川代表处八分区捐赠5万个一次性医用口罩,老牛兄妹公益基金会捐赠10万个一次性医用口罩。蓝帆医疗、璞唐生物、魏桥集团、腾讯公益基金会、中国工商银行、爱佩仪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伙伴均参与了捐赠,物美集团、国药集团、中国石化、京东集团等企业伙伴也在积极协调物资采购渠道。

评价:

国际公益学院作为中意慈善论坛发起方之一,发挥国际合作优势和行业平台功能,辐射带动其董事会成员、校友机构及爱心企业伙伴共同支援意大利抗疫,形成了涟漪效应。

案例六:IACCR&中欧抗疫绿丝带行动

中外组织跨界合作,促进多方参与形成优势互补

 公6.jpeg

“中欧抗疫绿丝带行动”官方图标

(图片来源:浙江省工业设计协会官方微信号)

行动:

2月25日,由新安世纪教育安全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国远副教授召集,联合中国、日本、菲律宾、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多家专业机构发起了“社区应对新冠肺炎国际联盟”(International Alliance for COVID-19 Community Response,IACCR)。联盟主要由包括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在内的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及非营利组织、地方政府机构自愿集结组成,专注于在疫情期间激活与建设志愿者群体,提升社区层面响应能力。目前,联盟成员中的中国团队与日本大阪大学、京都大学、兵库县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及日本灾害救援志愿者网络(NVNAD)、CODE海外灾害援助市民中心机构负责人和救援人员进行了第一阶段经验交流。联盟也于3月25日成功举行了第一次应对COVID-19信息和技术交流会议。

3月10日,(中国)光华设计基金会与(比利时)世界绿色设计组织联合百余家行业组织共同发起了“中欧抗疫绿丝带行动倡议”,并提出“中欧同日月,携手焕新天”的理念,号召各界为欧洲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捐款捐物、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根据“绿丝带国际救援”第8号公告,截止23日,已得到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瑞士、比利时、挪威等国卫生部门及22个城市反馈的疫情信息和物资需求信息;同时确立了意大利罗马、意大利里米尼、法国巴黎、德国法兰克福、瑞士日内瓦、比利时布鲁塞尔为对接点;现有医用现货物资渠道货值金额约2500万,已收到捐赠物资23笔价值约210万。截止27日,已经有151家社会团体和295名各国志愿者参与到这个大平台之中。

评价:

中外组织合作能够形成优势互补,提升国际援助的效率和精准度。此外,以联合行动的方式开展国际援助,为国内社会组织提供了更多参与国际援助的渠道和机会,促进了社会组织与企业、大学及政府部门之间的跨界合作,也提升了中国社会组织的国际影响力。

案例七:高校校友会

校友情谊化为援助行动,大幅降低海外捐赠信任成本

行动:

3月17日,由复旦、交大、同济、华师大、上外和上海大学6所高校的法国校友会组成的“上海高校法国校友会联合平台”对旅法华侨、中法友好人士发起倡议,呼吁对法国防疫一线的“逆行者”们进行医疗物资捐赠。倡议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十余家国内高校在法校友会以及法国高校中国校友会的支持。截止至3月23日,“上海高校平台”已经收到护目镜5420只、口罩类30万只的捐赠意向以及87,827元的善款。“上海高校平台”同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及巴黎医院-法国医院基金会合作,由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负责接收来自海外华侨的物资捐赠,并协助“上海高校平台”对法国急需的医疗物资进行采购。同时,巴黎医院-法国医院基金会也为上海高校平台开通了欧元捐款渠道,该渠道募集的资金将统一用于为一线抗疫人员搭建临时休息屋。

3月30日,北京大学校友会与湖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也发起联合倡议,号召全球北大校友为“北大校友全球抗疫基金”募捐,开展“百万口罩行动”,形成全球北大人战疫共同体。

评价:

校友会在全球抗疫行动中形成了特殊的张力,校友间的纽带降低了组织进行海外捐赠的信任成本,校友的情谊转化为实在的援助行动,守望相助,共襄善举。

案例八:志愿者自组织

充分发挥灵活度与号召力,主动驰援全球抗疫

公8.jpeg 

高温青年社区驰援伊朗合影

(图片来源:世界温州人家园)

行动:

高温青年社区(Blazing Youth Community)由温州创业磨坊社区的创业者、温州海归联盟的留学生和温州民间智库促进会的研究者共同组成。为了表达全球华人社区的支持,高温青年社区在“疫区优先”(对部分疫情较重国家地区提供帮助)、“民间先试”(民间组织先行探索有效资助方式)、“物资先行”(直接提供符合海外援助对象所在国家标准的合格合规物资)的三个基本原则下,在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的指导下,从驰援意大利做起,目前驰援对象包括意大利、伊朗、韩国、希腊、塞尔维亚、法国、西班牙等15个国家,驰援方式已经扩展为物资援助、心理咨询、中医诊疗和义卖出海等多种形式。截至3月23日,高温青年社区直接完成物资捐赠80.7万件,总价值591.2万元,协助完成物资捐赠210.9万件,价值575.7万元。“El pueblo unido jamás serávencido”(西班牙语)是一个关注民众抗疫自组织的志愿者小组,意为“团结的人民不可战胜”。该小组致力于收集和传播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由民众自发形成的抗疫自组织的信息,试图搭建跨越地域、语言和文化的抗疫团结平台。目前,志愿小组与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进行合作,建立了海外自组织通讯录。该通讯录对各国/地区有效合法渠道发布的与COVID-19疫情相关的报道与资料进行筛选与整理、对相关地区的社会组织及志愿小组的联系方式进行了汇总与整合,目前已建立美、英、加、意、德、法、西、韩、日、澳、俄、香港等12个国家及地区的资料库。

评价:

高温青年社区是驰援温州行动的延续,获得各国政府、媒体和公众的高度认可,也受到国内外多家知名媒体跟踪报道。“El pueblo unido jamás serávencido”志愿者小组让社会看到了自组织的行动力和影响力。新冠肺炎的爆发掀起了一波志愿服务的热潮,这对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案例九:iWill志愿者联合行动

国内经验延续海外,探索志愿者开展全球服务有效模式

公9.jpeg 

菲律宾i志愿大学海外学院抗“疫”第一课

(图片来源: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

行动:

2020年1月,在武汉抗击新冠病毒肺炎行动中,“iWill”联合了31家公益组织、2000名全国各地专业志愿者在线上汇聚,形成志愿者联合行动,以社工、心理、医务、法律、管理、公共政策等专业知识,为受疫情影响的人群无偿提供陪伴与支持。在全球疫情风暴中,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和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联手“iWill”共同发起“iWill志愿者联合行动”,在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的特别支持下,旨在将国内抗疫的经验延伸到海外。此次“iWill”海外服务组的行动目标主要有两个:一为协力海外华人提供后援智力、心理和技术等专业志愿援助;二为研发志愿者有序有效参与全球社会公共事件的新机制。

“iWill志愿者联合行动”将“三师联动”志愿服务模式和“三线赋能”抗疫模式延续到了海外抗疫行动中。“三师联动”志愿服务模式即社工师+医师+心理咨询师协同在线社群提供专业咨询与危机干预服务。“三线赋能”抗疫模式即以专业志愿者社群通过集群化联动,为所在地志愿者和社区所提供的专业志愿服务的模式。

截至3月26日,“iWill”海外留学生服务行动计划”已经招募了200名志愿者,为近2800多名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提供健康咨询和心理陪伴服务。

评价:

“iWill”志愿者联合行动充分发挥了“线上+线下”的配合优势,通过线上迅速整合资源,线下进行服务对接。“iWill”探索的志愿者参与模式为日后志愿者参与全球紧急援助提供了有效的经验借鉴。

案例十:惠迪吉心理支持热线

专注自身业务领域,帮助海外华人做好心理“防疫”

 公10.jpeg

惠迪吉24小时心理支持热线

(图片来源:微博上海惠迪吉公益人心理关爱中心)

行动:

新冠疫情在全世界“大流行”,上海惠迪吉公益人心理关爱中心(以下简称“惠迪吉”)对1月30日推出的24小时心理支持热线(021-53531907,13321896118)进行升级,将服务范围从全国扩大为全球。自3月11日起,惠迪吉24小时心理支持热线面向全球提供中文公益心理支持服务,43位心理咨询师志愿者24小时轮班值守,帮助全求各地求助者做好心理“防疫”,帮助广大海外华人走出心理困境。

截止3月26日24时,热线接打总量1088个,完整关爱案例507个。除中国本土的求助者外,热线接收了来自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联酋等多个国家的求助电话

评价:

随着海外的新冠疫情爆发,旅居国外的广大华人群体陷入了困境:面对疫情的直接威胁和一些国家出现的对华人的歧视和排斥现象,海外华人承受着双重的压力,而身处海外缺少文化认同和社会支持。上海惠迪吉公益人心理关爱中心关注到海外华人可能面临的心理压力和倾诉需求,结合组织原有业务经验,开展精准服务,是专业化响应疫情的体现。

(文/张明敏)

来源:公益时报

返回首页
扫二维码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