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1 人阅读
今年以来,河北省民政厅高度重视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结合本省实际,制定并印发了《河北省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全面推动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
奠定规范化建设基础
创新制度设计,规范登记管理。一是修订并制定印发规范化文本。省民政厅修订并印发《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申请成立登记事先告知书》和《捐资承诺书》,明确社会组织非营利属性,强化发起人责任意识。二是制定印发《业务主管单位关于社会组织成立登记并作为其业务主管单位的函及批复参考文本》,统一登记事项审查标准,要求业务主管单位就社会组织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党建情况、名称和章程的合规性、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的代表性、会员分布广泛性等进行全面审核,确保业务主管单位履职尽责。三是实行事先告知提示制度。在成立登记阶段向发起人送达事先告知书,要求签收并签署捐资承诺书,从源头防范社会组织违规风险。
注重科技赋能,创新管理模式。省民政厅致力于打造算力、模型、数据、平台、应用于一体的AI应用技术架构,应用系统搭建整体采用DeepSeek大模型+大数据技术,选用“大模型+智能体+ RAG搜索增强+提示词工程”的技术路线;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探索以“政务云部署中小规模参数大模型+接入公共超大规模参数大模型+本地知识库”的方式进行建设;聚焦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科学决策、风险防控、智慧服务五类重点任务,搭建智能问数、问策、执法等16个智能体,呈现全流程可追溯信息,实现社会组织全生命周期的监管和服务。
强化协同监管,提升治理效能。一是部门联动机制。省民政厅要求各级民政部门主动与审批部门、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协作,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机制,形成监管合力。二是党建引领治理。建立联系点制度,组织260个党组织、1100余名党员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立新兴领域(新社会组织)“两个覆盖”集中攻坚工作专班,抽调优秀党员代表组成14个工作组,集中培训后逐一入户摸排所属党组织建设情况,“一社一策”建立台账,为防范化解党员教育监管领域风险打牢基础。三是智能辅助年检。结合应用大模型于社会组织年检场景,利用数据处理能力,打造智慧年检助手;自动获取年报数据,自动审核,数据逐项检查,结果一键生成;审核时间,由原来每个40分钟缩短至5分钟,大幅提升年检审核效率。
推出规范化建设“组合拳”
社会组织登记规范化建设。一是落实行政许可清单管理,编制并公布社会组织领域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二是规范名称审查管理,严格依据《社会组织名称管理办法》开展审查,清理不符合规定的社会组织名称。三是实行事先告知提示制度,确保社会组织成立登记程序合法合规。
社会组织治理规范化建设。一是推进理事会规范化建设,研究修订社会组织内部治理制度示范文本,强化档案管理和内部纠纷解决机制。二是加强重点行为管理,规范评比表彰活动,扎实开展节庆展会论坛专项整治,深化收费行为监管,推动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三是强化分支(代表)机构管理,结合年度检查全面梳理问题,责令限期整改违规行为。
社会服务机构监管效能提升。一是完善综合监管机制,加强与各相关业务主管单位的对接,针对不同行业、领域的社会服务机构分类指导、分类监管。二是强化非营利监管,将非营利性要求贯穿登记、年检、执法各环节。
社会组织行政执法能力提升。一是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重点查处社会组织违规收费、超范围活动等行为。对相关问题线索进行核查处置并及时回复,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33份。二是常态化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行动,组织动员各级民政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贯彻新修订的《取缔非法社会组织办法》,截至目前,共打击整治7家非法社会组织,其中,取缔2家,劝散5家。
社会组织信用监管建设。依托国家法人库完善信用信息数据库,加强数据归集共享,加强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推进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不断优化信用信息公开服务。今年以来,共列入活动异常名录143家,严重违法失信名单72家。
社会组织文化建设提升。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组织章程,支持社会组织打造文化品牌,弘扬公益精神。持续推进“跟党走、助振兴、社会组织乡村行”专项行动,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各尽其长、各显其能,因地制宜开展帮扶活动,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本文由河北省社会组织管理局供稿)
来源:《中国社会组织》杂志7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