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6 人阅读
本报记者 赵宇新
5月20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这在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的发展与民营经济密切相关,民营经济促进法对行业协会商会作用发挥安排了专门法律条款、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为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转型升级提供了行动指南。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新法,把握发展机遇
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李兆前表示,制定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将党领导民营经济发展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制定的重要政策举措上升为法律规范,为依法行政、规范监管、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企业家依法合规经营、民营企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筑牢了法治保障。
学原文是贯彻落实新法的第一步。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党委常务副书记顾汉春认真梳理发现,民营经济促进法中有三处与行业协会商会存在直接关系,分别是:“国家机关制定与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属于审判、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相关解释,或者作出有关重大决策,应当注重听取包括民营经济组织在内各类经济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的意见建议”;“有关行业协会商会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发挥协调和自律作用,及时反映行业诉求”;“协商、调解应当发挥工商业联合会、律师协会等组织的作用”。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马彬表示,新法将带给行业协会商会更多的发展机遇。“新法从政策制定、行业发展和权益维护三个方面明确了行业协会商会参与社会治理的法定权利,压实了行业协会商会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主体责任,为行业协会商会指明了工作方向。”
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自2012年成立以来,专门服务于民营企业“走出去”。商会副秘书长吴崎峰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民营经济的平等地位,这为商会服务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积极发挥作用,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
我国有着较大规模的行业协会商会。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共有行业协会商会10万余家,其中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800余家。这些行业协会商会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更好履行民营经济促进法赋予的职责与使命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
在提供服务方面,行业协会商会致力于提供优质的信息咨询、宣传培训、市场拓展、权益保护、纠纷处理等服务,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重要国际和区域组织,以及俄罗斯、美国、英国等30多个国家的政府部门建立了紧密协作关系,主动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助力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2021年10月13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与最高人民法院签署《关于建立中小企业领域矛盾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合作备忘录》。
在反映诉求方面,行业协会商会架起了民营经济与政府之间的“连心桥”。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积极畅通政企沟通渠道,通过“千企百业大走访”等调研活动,深入了解企业在市场准入环节面临的困难,将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形成专题报告和政策建议。
在规范行为方面,行业协会商会充分发挥协调和自律作用,通过制定标准、发布自律公约等形式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北京民营科技促进会参与制定行业发展所需的各类标准。截至目前,促进会累计参与制定和发布团体标准26项(有3项填补了相关领域空白),协助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5项,通过先进标准体系引领和推动行业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继往开来谋新局,奋楫笃行建新功
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秘书长周迎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能推动社会组织在服务国家大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激发行业创造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民营经济促进法鼓励民营经济组织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在海外依法合规开展投资经营等活动。为此,协会将系统谋划民营企业‘出海’项目,建设线上‘一张网(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线下‘出海会客厅’的全天候‘出海服务站’,为中小企业‘出海’提供系统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畅通信息渠道,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副会长董松根说。
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忠祥表示,作为全国性社会组织联合性组织,促进会将围绕学习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动员行业协会商会做好宣传解读工作,引导行业协会商会通过提供服务为政府排忧解难、反映行业发展诉求、维护企业权益,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社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