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1 人阅读
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社区居家养老是当前和未来我国养老的主要方式。社区是开展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重要支点,而社会组织能够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填补政府和市场在养老服务领域的空白,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可以说,在助推社区养老共同体营造方面,社会组织大有可为。
社会组织提供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是营造社区养老共同体的基本核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涵盖日常生活照料、助餐、智慧养老等多方面,在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照料服务、推进适老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的同时,注重老年人医疗护理、精神文化等需求,并积极融合数字化技术,为老年人提供全面、便利、个性化、智慧化服务。社会组织可以通过上门走访摸底调研、举办开展各类主题活动等,深入了解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包括基础生活照顾、健康管理、情感交流、文化娱乐等,促进社区养老服务更加精准地对接老年人的期望和需求。
社会组织整合资源与优势,是营造社区养老共同体的重要力量。社会组织具有整合统筹使用资源的优势,可以调配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优质资源,共同参与社区养老共同体的构建与维护。一方面,整合专业服务队伍,组建包括助老巡访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养老护理队伍、应急服务队、志愿服务队等在内的服务团队,提升养老服务的便捷性、可及性。另一方面,聚焦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提供走失搜救服务;聚焦认知障碍群体,联合专业医护、社工和志愿者,开展科普宣传,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认知障碍评估与干预等专业服务;定期组织志愿者到老年人家中,提供上门护理、助餐助浴等服务。例如,上海市长宁区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和参与老年认知障碍服务,建立起一批“认知症好朋友”“友好大使”等关爱团队,健全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的支持网络。安徽省蚌埠市支持社会组织开展临终关怀项目,用专业技能和价值文化为临终老年人提供服务,与社区养老服务站建立合作,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心灵呵护服务。
社会组织创新技术应用,是营造社区养老共同体的重要动能。社会组织有能力参与社区智慧化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收集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开发在线学习、远程服务等多元化服务;走进社区开展志愿助老活动,让“银发族”搭上数字化快车。例如,吉林省辽源市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开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信息惠民平台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站,为7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发放爱心“一键通”手机,初步形成了由“一键通”对接上门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当前,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居家养老服务,帮助老年人积极融入社区生活,是有效应对老龄化挑战的题中之义,也是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课题。无论是社区养老共同体的营造,还是社区建设与治理的完善都需要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而社区的有机团结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组织的优势。希望将来社会组织能够在创新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方面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为推动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作者刘亚娜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中国社会组织》杂志3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