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员工作  /  会员服务

会员服务

广东启动“粤伴童行”系列公益项目——数字技术助力 关爱精准触达

2025-01-02     人阅读


如何更好地关爱困境儿童,让他们健康成长?以受助儿童需求为导向、通过数字化工具链接社会力量、提供个性化精准帮扶的新模式,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2月24日,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腾讯基金会)联合广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壹基金)、广州社会组织研究院等机构发起的广东“粤伴童行”系列公益项目正式发布。

此系列项目以发放“数字关爱券”的方式,让受助儿童在“爱心妈妈”等志愿者的陪伴下根据实际需求选购商品,进而为广东地区困境儿童提供关爱陪伴、社区融合、素养提升、阅读推广、营养支持等多层次的精准帮扶和专业服务。

22.jpg

受助儿童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

33.jpg

“粤伴童行”系列公益项目发布会现场,与会嘉宾围绕项目开展讨论。

44.jpg

“爱心妈妈”入户陪孩子做家务。

从“我们想给的”到“他们想要的”

今年11月的一天,广东省英德市望埠镇的一家文具店迎来了一群小客人——几十名当地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他们在“爱心妈妈”志愿者的陪伴下,兴奋地挑选着自己喜爱的学习用品。

“我看了好多次,今天终于可以买了!”小莹手里拿着水彩笔,笑着跑向收银台结账。陪伴她的“爱心妈妈”志愿者掏出手机,用一张微信支付内的“粤伴心愿券”将小莹心心念念的水彩笔买了下来。这是“粤伴童行”系列公益项目之一——“粤伴心愿”计划在英德市实施的一个场景。

与以往提供物资礼包不同,“粤伴心愿”计划以“粤伴心愿券”为链接点,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带动公益组织、志愿者、企业和媒体多方参与,通过赋能“爱心妈妈”等志愿者,使其与当地困境儿童结对,给受助儿童送去关爱陪伴,并提供自主选择所需物品的机会。

“孩子们在‘爱心妈妈’陪伴下购买商品时,眼睛都亮晶晶的,这是非常动人的画面。”腾讯基金会秘书长葛燄说。

从现在起,“粤伴心愿”计划将在半年内为广东省6个县区的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家庭经济困难的流动儿童提供每人300元的“粤伴心愿券”(每人每次100元),由“爱心妈妈”志愿者陪伴受益儿童,前往爱心商户选择生活物品、运动和学习用品,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作为“粤伴心愿”计划的县域合作组织负责人,英德市亮石志愿者协会会长陈观霞说:“一方面,这个项目在物资资助上更关注受助儿童的实际需求,从‘我们想给的’变成了‘他们想要的’;另一方面,项目更强调‘爱心妈妈’等志愿者对孩子的情感陪伴,把以往碎片化的活动变成了体系化陪伴。”

据了解,除了开展困境儿童关爱陪伴行动,“粤伴童行”系列公益项目还将开展孤独症儿童社区融合行动、困境儿童素养提升行动、乡村儿童阅读推广行动、大病儿童营养支持行动等多个子项目。

从“宝宝券”探索到多种数字券推广应用

“粤伴童行”系列公益项目是腾讯基金会尝试以“数字消费券”形式助力困境群体的新实践。这一行动源于甘肃积石山地震时,腾讯基金会以“宝宝券”形式参与受灾群众救助的探索。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造成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青海省海东市数十万人不同程度受灾。为支持当地灾后安置救助及恢复重建,腾讯基金会联合爱德基金会启动了“呵护宝贝,‘宝宝券’温暖行动”项目,向积石山县2500余名2023年新生儿家长发放“宝宝券”,用于在当地母婴店购买奶粉、尿不湿、衣服和鞋帽等物品。

“宝宝券”将救灾物资以数字券的形式发放给受灾群众,让受助者按需购买物资,改变了传统救灾物资发放中难以兼顾受灾群众个性化需求的情况。

2023年12月28日,腾讯基金会又向此前遭遇洪涝灾害的河北省高碑店市肖官营镇的受灾群众每户提供200元“暖冬券”,用于购买过冬物品。

此外,在腾讯基金会的支持下,爱德基金会在云南与当地民政、卫健等部门合作,为农村特困老人发放“老人医药券”;壹基金在四川雅安试点开发“老人健康券”;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在青海研发针对肿瘤患儿的“营养关怀券”……

以“宝宝券”为起点,到各种数字券的研发、推广和使用,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腾讯基金会推出了创新资助的一揽子计划,资助了超过15家枢纽型社会组织,有超过100家一线社会组织参与其中,合作爱心商家超过200家,累计在11个省份开展项目超过30个,受益者超过3万人。

技术赋能公益,创造更多可能

9月26日,腾讯技术公益在微信上线了“数字关爱平台”。这个基于微信支付的数字化资助工具,将慈善资金转化为公益用途的微信支付消费券(金),受助人经身份核验领取后,可结合自身需求在当地合作商家采买商品。“粤伴童行”系列公益项目的各种数字券就是通过该平台来发放和使用的。

在陈观霞看来,心愿券的使用与核销都很方便:“首先,录入商家在微信支付里的商家号,以备核销心愿券使用;然后,将受助儿童和‘爱心妈妈’的信息导入系统平台,把生成的心愿券推送到‘爱心妈妈’的微信,按要求填写信息并核对后,即可获得心愿券;最后,‘爱心妈妈’就可以带着孩子们到商店购买所需物品了。”

发放、核销数字券只是“数字关爱平台”的一项基础功能,平台通过对领取、核销情况的收集,可以进一步分析受助孩子的家庭状况、个人愿望,从而有针对性地链接资源、提供帮助。在这方面,广州市海珠区满天星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负责的“乡村儿童阅读推广行动”作出了一些尝试。该中心开发的“阅读马拉松”小程序,可以将电子“购书券”精准发放给受助学生,小程序会记录购书、阅读数据,形成季度、年度阅读报告,当阅读目标达成后,受助学生就可以领取新的电子“购书券”,如果阅读记录缺失,工作人员会及时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并尽可能链接资源给予帮助。

在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中,数字技术赋能带来的变化不仅是让资金往来更加透明,还让项目的运行情况实现可视化。以此为基础,以受助人为中心,让数字技术成为有力的支撑,形成连接各方的底座,就能让分散的爱心力量汇聚起来,形成富有创造力的协同网络。

“我们相信,好的技术是有温度的,是润物细无声的。”葛燄表示,未来腾讯基金会将和各地政府部门、妇联组织、公益机构一起探索更多可行的方式,让数字技术和公益力量在更多有需要的地方发挥价值。

项目介绍

为加强公益服务的精准性、有效性、可及性,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以发放“数字关爱券”的方式,为服务对象提供助餐助医、关爱陪伴、社区融合等多样化的精准帮扶和专业服务。其中,困境儿童关爱行动分为5个方面,除了开展困境儿童关爱陪伴行动,还包括孤独症儿童社区融合行动、困境儿童素养提升行动、乡村儿童阅读推广行动、大病儿童营养支持行动。

孤独症儿童社区融合行动

由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联动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广州及深圳市区残联、广州及深圳市区精神残疾亲友协会、残联定点特殊教育康复服务机构等主体,借助微信支付按每户500元的标准,向2158户孤独症儿童家庭发放“爱星友好券”,用于购买合作商家提供的各类商品和服务。

困境儿童素养提升行动

聚焦广东省新兴县乡村儿童所需,由广东省麦田教育基金会为300名乡村儿童每人提供价值300元的“营养成长券”(分两张,每张150元),由志愿者或教学点老师陪同儿童到指定供应商销售网点采购牛奶、奶粉等营养物资;为200名乡村儿童提供“素质成长券”,每名儿童可参与8次自选课程,涵盖陶艺、美术、音乐等;每个季度组织志愿者到200名儿童家中进行探访,了解家庭情况、服务反馈及参与意愿等信息。

乡村儿童阅读推广行动

由广州市海珠区满天星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执行,面向粤东西北地区经济条件欠佳、阅读资源匮乏的儿童提供“购书券”,让他们在家长协助下购买自己喜爱的图书,并在“阅读马拉松”小程序的支持下,进行阅读记录、阅读习惯培养,让提升乡村儿童阅读品质的公益项目更透明、成效可衡量。同时,组织“作家进校园”等阅读活动,并邀请专业讲师开展线上读书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儿童及家长提供更优质的阅读指导。

大病儿童营养支持行动

由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执行,计划于2025年1月至12月,向180名在广州治疗的0—18岁肿瘤患儿每人每月发放300元“营养关怀券”,支持他们在项目指定商超兑换食品和食材。同时,对这180名肿瘤患儿进行营养评估和筛查,对他们的照护者进行营养知识科普和宣传,对存在营养不良情况的患儿进行一对一指导。

观点摘编

12月24日,广东“粤伴童行”系列公益项目正式发布。在发布会现场,各方嘉宾围绕该项目探讨了数字技术如何助力多方有效协同、为困境儿童提供更高质量的关爱服务。

曾晓佳(广东省妇女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目前,我们已经招募了8.9万名“爱心妈妈”,“粤伴童行”系列公益项目能够为她们的工作进一步赋能。我们希望带动更多公益人一起关爱困境儿童,携手走出一条长长久久、实实在在帮扶困境儿童的路,给他们的人生注入一股暖流。

陈荣(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

希望通过“粤伴童行”系列公益项目的开展加强多方合作,促进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加强技术赋能,促进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模式不断优化和创新;加强研究工作,提供专业的支撑,促进困境儿童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卢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原副理事长)

为公益项目引入数字技术,不仅让服务更精准,还提高了项目执行情况的反馈效率。通过对“粤伴心愿”计划中孩子们的消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孩子们的愿望,帮他们链接合适的资源。

胡小军(广州社会组织研究院执行院长)

在为困境儿童提供发展支持的过程中,数字素养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粤伴童行”项目实施过程中,可探索将关爱陪伴与提升儿童的数字素养相结合,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力,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曹帆(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项目总监)

每年都有大量的社会爱心资源汇集到公益机构,再转化成服务提供给受助人。我们探索的数字关爱模式能够让爱心资源的传递效率更高。受助人上线关爱平台后,先做身份核实,随后资金直接发到受助人账户,由他们自主选择服务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公益机构可以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

陈行甲(深圳市恒晖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当技术与公益相结合,能够让公益降低门槛、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我们从来不缺扶弱济困的爱心和力量,我们缺的是有效、可信的平台和参与渠道,用数字技术提升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这是腾讯基金会这样一家有着科技基因的互联网企业基金会进行的有益尝试。

来源:中国社会报


返回首页
扫二维码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