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1 人阅读
2023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8111亿元,近10年复合增长率达12.1%,产业从业人员达407.3万人。伴随着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也走过了30个春秋。进入新时代新征程,协会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以服务企业、壮大产业为首要任务,团结广大会员,全力服务产业发展,主动作为,勇于创新,加强协会品牌建设,为推动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党建引领
确保正确发展方向
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协会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有效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协会党支部扎实开展党建工作,努力把理论学习当作提高党员党性修养、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工作质量和效能的有效手段,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同时,协会党支部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党日、专题组织生活会、书记讲党课、参观主题展览活动,并与省级协会及会员单位党组织联合开展活动。
主动作为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积极推动产业政策制定修订和落地见效。协会自成立以来,先后为政府有关部门的上百个政策法规、发展规划、标准规范等提出意见建议。积极开展与地理信息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精神的宣贯活动,把政策转变为促进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发挥推动政策落地见效的作用。
做好参谋助手和得力帮手。脱钩改革以来,协会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协助政府科学决策、承担政府部门委托事项、发挥行业智库作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协会开展注册测绘师制度改革、测绘资质管理办法修订、智能网联汽车和地理信息安全等相关政策影响和效果评估的舆情监测工作,圆满完成委托项目评估、专题培训、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等委托工作。
服务为先
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每年,协会都会通过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电话征集等方式,了解产业和企业发展状况、存在问题、诉求建议等,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切实维护会员单位和行业的合法权益。
针对拖欠企业账款等问题,协会在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向多个部门上报调研报告,反映相关领域拖欠地理信息企业账款情况,协助有关部门推进清欠工作。在协会的持续努力下,清欠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得到了广大地理信息企业的高度肯定。
整合优势
打造协会特色品牌
建成业内最大交流合作平台。从2011年起,协会每年举办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形式内容不断创新,已成为地理信息产业研讨政策和产业热点、展示创新成果、开展交流合作的最大平台,成为增强产业凝聚力、扩大产业影响力的重要载体,也成为协会服务产业、服务社会的闪亮名片。
产业发展报告是协会的重要成果。自2008年起,协会每年都通过产业大会发布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等重要产业数据和最新发展状况。自2015年起,协会每年编发年度产业发展报告,对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作全面、系统的介绍和研究分析,已成为业内外广泛认可和引用的权威材料。
激励创新
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奖励工作推动科技创新。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奖已成为业内影响力最大的奖项之一,荣获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李德仁院士等众多院士、专家积极参与评审工作。该奖项产生的优秀成果有力推动了地理信息科技创新、技术融合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拓展。
团体标准化建设引领技术进步。为填补标准空白、满足市场需求、引导产业发展、激发创新活力,协会积极推进团体标准工作,截至目前,已发布实施13项团体标准,其中2项已推荐为行业标准发布实施。
多种软件测评鼓励自主创新。自1996年起,协会就组织实施软件评测工作,为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迅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此后,协会软件测评的范围逐步扩大,先后开展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平台、三维地理信息平台和实景三维相关软件等专项测评。测评工作为相关行业和重大工程提供了成熟、优秀的各类软件产品,推动了地理信息软件的自主创新发展。
无人机考培工作促进人才培养。2020年以来,协会作为中国民用航空局认定的5家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管理服务提供方之一,积极协助民航局推进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考试体制改革,持续开展执照考试服务工作,为产业培养无人机人才。截至目前,协会已发展训练机构190家,考试点14个,年培训人数达1万余人。
机构简介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是由中国境内从事地理信息产业有关单位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社会团体。现有会员单位2000余家,包括我国主要地理信息企业和测绘资质单位,开展地理信息相关业务、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各行业知名企业,各省级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以及地理信息产学研用各领域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用户单位。2024年,协会被民政部评为4A级社会组织。
来源:《中国社会组织》杂志1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