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6 人阅读
编者按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北京市充分利用丰富的科技和人才资源,凸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作用,引导推动全市近800家科技领域社会组织发挥要素集聚、桥梁纽带、资源融通、跨界合作、辐射全国的优势,积极开展科技攻关、提供科技创新服务、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本报记者 伍 欣
“李强总理强调,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瞄准世界先进水平,集中优势资源,加强攻关协作,不断取得新突破。我们将继续做好理论、方法、工具、系统和应用创新,努力让人工智能更好地赋能各行各业发展。”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仲远说。
记者了解到,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是2018年登记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今年3月,李强总理在北京调研时,到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详细了解大模型前沿技术研发情况,察看人工智能产品展示。近年来,北京社会组织在推动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展现出潜能,成为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的重要力量。
聚焦自主研发,打造新引擎
随着北京市“三城一区”(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及相关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科技领域社会组织迎来新发展机遇。以民办非企业单位为例,从2014年到2023年的10年间,北京科技类社会组织由123家增加到了452家。
目前,北京市有近800家科技领域社会组织,业务范围广泛,涉及基础研究、信息技术、网络安全、人工智能、能源环境、医药健康、服务制造、集成电路、智能装备、新材料和科技服务等方面,基本涵盖“十四五”时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前沿科技领域和核心技术领域。这类社会组织通过开展自主研发、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助力产业发展,激活创新引擎,驱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致力于大模型技术研发和开源建设,降低大模型使用门槛,为大模型技术创新和未来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落地提供基础支撑。王仲远表示,大模型技术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性技术,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驱动力。2021年3月,研究院发布超大规模智能模型“悟道1.0”,目前已升级为“悟道3.0”。
2019年3月成立的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聚焦区块链底层操作系统、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隐私计算等前沿领域的科技攻关及行业示范应用,牵头研发自主可控的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如今,“长安链”已应用于国家级税务服务、可信数字身份体系、政务服务、供应链金融等行业和领域。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希望通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加快形成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积极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聚合资源优势,赋能新发展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的“试验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办法》出台后,一些法律规定不明确的创新型机构如国家工程实验室、各类重点实验室、产业联盟可以以社会组织身份在示范区试点登记。在示范区登记的社会团体可以吸收全国的组织及个人作为会员,跨行政区域开展活动。
凭借这一优势条件,北京市共培育了近500家聚焦科技创新的中关村社会组织。这些社会组织依托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经过10余年发展,中关村科技类社团单位会员达3.7万余家、个人会员达1.5万余名,会员遍布各地各领域,既有头部企业,又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还涵盖了一大批专精特新、“独角兽”和“小巨人”企业,链接行业上下游,呈现产、学、研、用全链条分布态势。
中关村无线网络安全产业联盟于2016年11月在示范区完成社会组织身份登记。在联盟秘书长张璐璐看来,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都是技术创新,而标准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规范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与关键。“截至目前,联盟组织制定并获准发布国际标准23项、欧洲标准3项、国家标准46项。”张璐璐告诉记者,依托联盟实验室,他们开展网络安全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无线网络安全检验检测平台建设与服务,为科技企业和市场建设高质量安全无线局域网提供支撑与保障。
聚力扶持引导,激发新活力
近年来,北京市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激发科技领域社会组织创造活力,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
2022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印发北京市科技型社会组织服务企业聚力发展的行动方案,提出体系化推进科技型社会组织建设,支持科技型社会组织前瞻拓展和布局新领域,抢占新兴领域发展先机。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联合会等社会组织持续推进科技服务惠企工作,开展“惠企服务”“护航行动”,整合企业亟须的14个领域科技服务资源,汇集近200项服务内容,服务惠及400万余人次。
去年以来,北京市民政局相继印发《关于开展市级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的通知》和《关于开展中关村社会团体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行动的通知》,要求社会组织发挥扎根行业、贴近企业和汇聚专家资源等优势,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创新企业合作,集聚整合好各类科技资源,主动参与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北京市各行业协会商会和中关村社团积极行动,编制各类经济发展指数近300个,发布标准1230余项,推动落实政策2000余件,帮助招商引资落地项目700余个,开展行业培训5000余次,助力就业4万余人。
同时,北京市各基金会通过慈善捐赠资助各类科技创新研发项目和人才培养项目,为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助力。2023年成立的北京臻益科技基金会,已累计资助15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通过支持数字科技在甲骨文破译与活化利用、文物考古领域创新应用等,实施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加快传统文物修复技能人才及古文字研究等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服务能源转型 推动产业发展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举办第十二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是北京市5A级社会组织,现有会员企业700余家。多年来,联盟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响应和贯彻能源发展战略,通过集聚储能产业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资源,推动完善储能产业链、技术链和储能产业生态建设,开展政策咨询、产业研究、标准创制、国际交流等工作,在加快锻造储能新质生产力、推动北京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服务产业政策研究。联盟受国家能源局委托,牵头组织开展《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相关调研工作;承担北京市储能技术与产业布局、储能产业创新发展、新型储能价格政策、新型储能商业模式等领域研究课题十余项,为北京市储能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助力企业把控布局。联盟连续十余年发布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研究储能产业发展趋势;搭建全球储能数据库平台,提供智能化数据服务,为北京市储能企业开展国内储能市场布局和国外资源拓展提供重要参考。
开展标准创制工作。联盟参与团体标准的编制工作,截至2023年年底,累计发布团体标准17项;牵头编制北京市地方标准《电力储能系统建设运行规范》,填补压缩空气、飞轮、储热、电化学储能等技术领域标准的空白;发布钠离子技术领域标准《钠离子蓄电池通用规范》,积极参与国际标准检测组织的储能相关标准编制工作。
搭建资源对接平台。联盟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关注热点,打造储能国际峰会、国际储能创新大赛、储能西部论坛、储能安全论坛等品牌活动,积极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定期开展百家讲堂、公益沙龙、产业培训、行业调研等工作,满足企业多样化需求。
北京小米公益基金会
紧盯需求 助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北京小米公益基金会举办五周年论坛。
北京小米公益基金会由小米集团于2019年发起,专注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领域,多措并举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围绕首都科技创新需求,基金会规划资金支持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和前沿技术发展。2024年,基金会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捐赠1亿元,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首批试点项目在8所高校开展,2024年资助了141名优秀青年学生。2022年,基金会设立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小米创新联合基金,总规划5亿元,支持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北京市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已遴选出111个优秀团队,围绕智能汽车、6G、多模态大模型等方向开展创新研究,超6500名科研人员关注并参与。此外,基金会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设立创新发展基金,支持前沿技术探索与科技人才培养。基金会向首都医疗科技成果转化公益基金会捐赠2000万元,助力首都医疗卫生领域的科技创新。
在人才培养方面,基金会规划资金开展“小米青年学者”项目和“小米奖助学金”项目。2022年,“小米青年学者”项目启动,旨在资助高校青年教师及科研人员,支持在科学领域取得突出成绩且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该项目计划捐赠5亿元、覆盖100所高校、资助青年科研人才5000人次,以稳定、长期支持的方式,激励青年科研人才更专注于教学和科研工作。2020年,基金会设立“小米奖助学金”项目,整体规划5亿元,资助高校在读的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
5年来,北京小米公益基金会以支持高校教育为基点、培养科研人才为主干、支持前沿技术攻关为途径,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
激活新质生产力“芯”动力
2021年12月,在北京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支持下,18家行业龙头企业和国内顶尖科研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致力于构建开源芯片技术体系。
把准人才创新发力点,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引才汇智。研究院强化科技人才培养与发展,设立海淀区高校毕业生职场体验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芯片和计算机系统相关企业输送人才;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等联合实施“一生一芯”培养计划,累计培养学生6000余名;设立处理器芯片人才培养基地,采用“线上学习、线下集中培养”模式,规模化培养人才。
聚焦产业创新关键点,为新质生产力发展韧链强群。研究院研发“香山”开源高性能处理器核;坚持先立后破、因地制宜,推动产业链条延伸,成功推动一批企业在核心产品中采用RISC-V高端芯片;积极发挥平台作用,以关键技术为基础,建设关键支撑平台,创新设置“冰山模型”,汇聚关键核心资源,加快构建新业态,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来源:中国社会报
上一篇:宁夏发布社会组织领域团体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