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纪念文集

纪念文集

张春生:深刻认识发展社区慈善的重大意义

2024-12-16     人阅读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宏伟蓝图。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城乡社区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梦想,承载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和未来图景。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社区工作,多次到社区考察调研、指导工作,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社区的性质属性以及城乡社区治理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和路径策略,为我们做好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社区慈善是城乡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的重大改革部署。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社区慈善组织,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发展社区慈善事业。发展社区慈善是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发展社区慈善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增进人民福祉的现实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社会保障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是民生建设的重点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了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要求。社区慈善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发展阶段社会保障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2023年9月,民政部印发《关于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形成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协调配合、资源统筹、优势互补、融合高效的新格局。相较于其他慈善形态,社区慈善具有离群众最近、联系群众广泛、最贴近群众生活等特点,既能够快速准确识别群众民生改善需求,为慈善资源有效介入、社会保障政策精准发力提供有力支撑,也能够精准设计匹配慈善项目,通过广泛开展扶弱助残、扶老助幼等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助力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提升社区群众的基本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外,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群众需求层次逐渐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社区慈善的服务内容也随之不断拓展,在过去主要救助困难群众、特殊群体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到为社区群众提供教育、公共卫生、文化、体育、环境保护、应急等基本社会服务,着力满足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发展社区慈善是促进第三次分配、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的重大命题,明确将慈善事业纳入到基本经济制度的收入分配制度中。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慈善事业天然具有促进社会财富、资源从富裕群体向困难群体流动的功能属性,社区慈善也不例外。在促进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社区慈善扮演了双重角色。一方面是“分好蛋糕”,更加突出分配功能。近年来,全国各地广泛探索社区慈善发展模式,创新运作机制,有效促进人、财、物等慈善资源向社区内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充分流动,推动“先富帮后富”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另一方面是注重“做大蛋糕”,更加突出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部分地方针对部分民政服务站、社区基金会、社区社会组织等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的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改革创新,统筹平衡好传统与现代、公益与商业、发展与安全之间的关系,率先探索出社区慈善基金、社区慈善信托、社会企业等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慈善模式。如四川成都等地探索发展社区社会企业、经济合作组织,通过引入市场机制、盘活社区资产等方式,既为社区公益慈善事业筹集资金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新路径,也为做大“慈善蛋糕”,更好帮扶低收入群体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也吸纳了社区劳动力人口,增强了区域经济社会活力,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实支撑。

三、发展社区慈善是创新社区治理、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抓手。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发展社区慈善是健全和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实践、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具有重要促进作用。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培育扶持基层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这充分肯定了社区慈善资源、慈善组织在基层治理体系中的功能作用。从服务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视角来看,社区慈善是政府、社会和居民良性互动的重要载体,通过策划实施慈善项目、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宣传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式,推动党和国家政策在社区“最后一公里”有效落地。社区慈善是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社区管理的重要途径,是一种人人参与式慈善,有利于加强协商民主、增强信任基础、促进社区融合,不断提升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和水平。社区慈善是推动解决社区问题的重要方式,以动员社会资源解决社区发展和社区居民存在的问题为目标导向,有利于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社区慈善是“五社联动”的重要纽带,社区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群体的广泛参与,为社区治理增添了活力,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人才队伍保障。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探索社区慈善嵌入社区治理新模式,显著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比如,山东省大力发展社区慈善事业,通过设立社区基金模式,精准解决群众身边“小急难”问题,“小基金”撬动“大治理”作用日益彰显。

四、发展社区慈善,是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厚植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根基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慈善事业是惠及社会大众的事业,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道德实践。一方面,发展社区慈善,最符合中国传统慈善的亲友相济、邻里互助,由近及远、由亲及疏、推己及人的实践传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仁爱思想、道家的为善思想、墨家的兼爱说等慈善思想的弘扬和传承。另一方面,在广泛开展邻里帮扶、乐善好施的现代社区慈善实践中,进一步弘扬了慈善文化和慈善精神,坚定了社区居民的慈善意识和文化自信,增强了参与慈善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达到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社区慈善是区域范围内的慈善,网络慈善、应急慈善等各种现代慈善形态在此交织汇聚,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行善逻辑与现代慈善组织管理理念有机融合,进一步推动慈善文化创新发展,为推动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奠定了根基。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既为做好新时代民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社区慈善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着力重点。

展望未来,着眼长远。中国式现代化进入了不可逆转的伟大历史进程,社区慈善事业也迎来了重要战略发展机遇。公益慈善界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新修改的慈善法要求,凝聚思想共识,抓住时代机遇,深刻认识发展社区慈善事业的重大意义,共同推动社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一要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社区慈善发展模式。公益慈善界要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中国城乡社区发展阶段性特点以及当前社区慈善事业发展现状,把握特点规律,深化实践探索,加强经验总结,并借鉴吸收国内外成功做法,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区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项目创新。二要广泛动员,不断增强社区慈善发展合力。公益慈善界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主动加强与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协调争取政策、项目、税收等方面支持,切实把发展社区慈善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要坚持重心下移,广泛动员引导更多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和个人支持参与社区慈善事业,形成发展合力。三要加大宣传,不断筑牢社区慈善发展根基。公益慈善界要加大调查研究力度,深入挖掘各地慈善文化,加强融合吸收,积极打造具有地区特点、富有文化内涵的慈善项目品牌。要把握现代信息传播规律,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介,大力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营造发展社区慈善的浓厚氛围。

发展社区慈善是一项全民工程,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既需要党委政府的领导推动,也需要社区自治组织、慈善行业组织、慈善组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各类企业等共同参与。中国慈善联合会作为全国性慈善行业组织,将认真履行行业职责,围绕服务推动社区慈善发展,研究制定行业标准,加强社区慈善理论研究,实施行业人才素质提升计划,积极推动社区慈善组织治理创新,进一步推动社区慈善信息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积极搭建载体平台,组织开展社区慈善创新试点,推动行业交流合作,强化经验共享,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引领推动更多慈善组织关注社区、慈善资源汇聚社区、慈善力量支持社区,共同推动社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共同富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慈善贡献。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民政部原副部长)

来源:中国社会报


返回首页
扫二维码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