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9 人阅读
“家长的戒备心很强,对我们缺乏信任感,经常把我们拒之门外。在对接社区、学校时,他们以未接到主管单位的通知和安排为由不配合。”近日,在帮扶一名逃学少年时,重庆市渝中区青年社工秦刚遇到了困难。这也是他所在的重庆市静水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帮扶青少年时常常遇到的难题。
秦刚说,青年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在介入帮扶时,无法第一时间得到各部门和单位的配合支持,需要反复跑到各部门了解情况,有时还需要开具参与帮扶证明。团重庆市渝中区委联合多部门打通“家校社”信息壁垒,避免社工把精力放在“跑部门”“开证明”上,保障社工顺利开展维护青少年权益服务。
青少年事务社工、重庆市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刘平对此也有同感。他表示,以前往往因各方信息交流不畅、走访的家庭不支持不信任等原因,沟通对接、联系服务都受到很大限制,青年社会组织难以发挥作用。
青年社会组织是联动学校、家庭,社会化介入青少年权益维护的主要社会力量,而信息的交流和互动是与三方建立信任关系、深化个案帮扶的基础。团渝中区委发挥“莎姐守未”分类关护工作组牵头单位的统筹协调作用,联合教委、公安、民政、街道、社区、学校等,对出现偏差行为的青少年采取行为引导、心理疏导、关爱帮扶等措施,并纳入履责范围,建立“学校报告、入户走访、共同研判、干预处置”联动机制。
具体而言,根据学校报告情况,团区委牵头对接学校、社区和青年社会组织,联合上门走访,进一步了解详细情况。
“其中关键一点是‘建立与青少年家庭的直接联系,非必要不联系青少年本人’。”团渝中区委书记肖梦介绍说,其他有关部门根据自身职能提供有关信息,并综合前期了解到的情况,共同研判提出干预措施,由学校或社区向青少年家庭反馈。
肖梦表示,多方协同、多元力量介入的帮扶工作机制,既便于部门与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协作联动,也有利于让参与其中承担主要事务的青年社会组织获得学校、家庭的信任和支持,第一时间收集相关信息、沟通交流有关情况,及时提供专业化帮扶。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耿学清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