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4 人阅读
本报记者
“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择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
就业是民生之本。相关部门公布数据显示,2024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179万人。从校园走向社会、步入职场,青年人应该秉持怎样的择业观念和职业态度?近日,记者采访了几名在民政领域就业创业的年轻人,看看他们是如何摆脱焦虑和迷茫,发挥个人所长,在合适的岗位上,实现自身发展,创造社会价值的。
告别迷茫,勇敢迈出第一步
在江苏,一股新的就业潮流正在涌动——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入职社会组织,从而开启他们的职业生涯。今年24岁的朱璞纯就是其中一个。
两年前,毕业于江苏大学文学院的朱璞纯考研失利,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她,看到了江苏省苏商发展促进会的招聘信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投出了简历。
经过四轮考试,朱璞纯成功入职,单位安排她负责公众号的日常运营。“接到录用通知时特别开心,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了认可。”朱璞纯回忆道。
初入社会组织,朱璞纯对其性质并不了解,“原以为只是做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后来才发现,这里是为江苏企业家与政府搭建公共桥梁纽带的重要平台。”在这里,她不仅明白了工作的价值,更在团队合作中感受到了归属感和成就感。“能为推动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尽一点绵薄之力,让我感到非常自豪。”
然而,职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朱璞纯在第一年写年终总结时,因准备不足而被批评。此后,她每天将工作归档记录,并在第二年总结时以出色的表现过关,实现了从职场菜鸟到成熟员工的成长。
在社会组织的工作,让朱璞纯收获颇丰:不仅拓宽了知识面,丰富了见识,对社会组织和当地知名企业家有了更多了解,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经验,锻炼了工作能力。“现在的工作让我更加游刃有余地与别人沟通交流。”
她也表达了对社会组织工作稳定性和成长性的认可:“现在的工作氛围很有活力,希望未来几年,我能成为更优秀的新媒体运营人员,写出更精彩的文章。”
近些年,像朱璞纯一样选择社会组织就业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作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到社会组织就业的代表,江苏省苏商发展促进会自2012年成立以来,已累计招聘27名应届毕业生和15名实习生,为他们提供了文字编辑、视频剪辑、多媒体运营等多元化的岗位。
与此同时,江苏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面向全省社会组织发布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倡议书,鼓励全省各级各类社会组织挖掘潜力,增加就业和见习岗位。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等领域的社会组织,都被寄予厚望,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多层面、广渠道就业。
“比较是偷走幸福的小偷,现在就是最好的安排。”对于即将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朱璞纯鼓励他们,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舞台。“即使在迷茫和彷徨中,也可以尝试不同的道路,要勇敢地去闯、去试、去做,在合适的岗位上绽放光芒。”
关注前景,闯出一片新天地
“心里慌,来许昌……”去年11月,一段名为《许昌不慌》的短视频在快手刷屏,视频中27岁的家乡代言人林烧(本名樊金林)向观众轻松幽默地呈现了他开办的养老院里,老人打电竞、织毛线、舞刀弄枪的日常。
对于投身养老行业的初衷,林烧表示,他在大学主修播音与主持艺术,当时觉得传媒行业太内卷,于是想要跨界发展。大三、大四期间,他到父亲运营的养老院实习,但感觉那里看起来更像是医院,老年人文娱活动种类少,年轻的工作人员数量也少。再后来,他结合奶奶骨折期间自己的照护经历,萌生了开办养老院的想法,并系统学习了养老护理等专业知识。
“年轻人要把养老服务业做得潮一些。”对于要办一家什么样的养老院,林烧有自己的想法,在他看来,“首先是院里老人的文娱活动要丰富。”
经过设计、装修等一系列筹备工作,2020年,林烧打造出一家现代简约风格的养老院。平日里,他要求护理员细致记录老年人的娱乐、作息等生活信息,并组织老人学习使用新媒体,努力赢得老人的信任,从而了解老人的真实想法,并给予精准关爱。
有些老人希望跟护理员学习打游戏,以便更好地与晚辈沟通,林烧就帮他们组建了老年战队,并在院里开设电竞室、小酒馆、桌游室、放映室,丰富老人的日常生活。
2020年7月,林烧根据工作中的灵感拍摄了一个照顾老人生活的视频,获得网友点赞,这给了他很大的动力。之后,又趁热打铁拍摄了第二个视频。有一位陈奶奶,拍摄视频后接到多年不联系的孙女的电话问候,这让老人很有成就感。有些老人的子女表示,参与视频拍摄后,老人开朗了许多。
“没有完整的剧本,内容均由老人根据主题进行演绎。”林烧说,“我们拍视频的主要目的是帮老人跨越数字鸿沟,同时想让大家知道,住在养老院也可以很开心,从而赢得更多人对养老服务行业的认可。”
在林烧看来,养老服务行业前景广阔,大学毕业生要从事这个行业一定要注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对于想要在养老领域创业的青年人,他建议从需求最迫切的居家养老服务做起,深入了解老年人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明确优势,找到自己的舞台
2022年从广东金融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后,江思蓓成为广州市荔湾区逢源人家服务中心的一名社工。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匹配,她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我对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帮助有需要的人。”江思蓓说,她目前主要负责兜底民生保障服务和青少年服务项目。“刚工作时,我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资源和工作经验不足,但在热心同事的帮助下,很快熟悉了工作内容,适应了工作节奏。”
在工作中,服务对象小丽给江思蓓留下深刻的印象。小丽生活在单亲家庭,父亲忙于生意,奶奶年纪大了,由于缺少正确的引导,小丽经常不上学,在家玩手机、吃零食,她觉得这样很舒服很开心。而父亲也十分宠溺,认为小丽现在还小,开心就行,以后懂事了就会主动学习。
了解到小丽的情况后,江思蓓联动居委会、街道妇联等上门走访,与小丽家人进行沟通,调整他们的认知。同时,江思蓓和同事经常与小丽聊天,倾听她的想法,对她进行引导。知道小丽在学校没有朋友时,江思蓓和同事每次与小丽见面时,都特意叫上几个她的同班同学,帮助她改善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经过持续努力,小丽的学习和生活慢慢走上了正轨。
“服务小丽的过程让我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社工的责任,能帮助服务对象走出困境,我感到非常满足和自豪。” 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江思蓓觉得,对于正在求职的大学生来说,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其次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运用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最后要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这对实际工作中的协作和解决问题非常重要。
扎根基层,打开成长的空间
6月29日,陕西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柴浩淇奔波在秦巴山脉的偏远山村里,作为安康市“一个鸡蛋”项目的执行人,检查项目在幼儿园的执行效果。“这学期,‘一个鸡蛋’项目在陕西共资助了3807名学龄前儿童,涉及3个县的13家幼儿园,每个月都要有一周时间出来走访。”柴浩淇表示,虽然累,但很有成就感。
一年前,柴浩淇从西安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毕业,在一家文旅公司做项目管理专员。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觉得行政工作不适合自己,“还是想接触一些有创造性的工作”,柴浩淇说。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陕西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招聘信息,“因为我大学时期在社区做过志愿者,所以很感兴趣,认真了解了岗位的薪资待遇、工作前景等信息后,就决定跳槽。”
入职新单位后,柴浩淇被分到了乡村振兴部门,部门负责人带着他接触项目,他抓住机会多看、多听、多思考,在短时间得到了成长。单位良好的工作氛围,也让他对未来充满期待。
经过几个月的锻炼,柴浩淇在今年4月担任了“一个鸡蛋”项目的执行人,开始独立运营项目,这也让他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作为城市里长大的孩子,虽然大学时参加过‘三下乡’活动,毕业论文也是和农村相关的,但深入偏远地区开展工作还是让我有了很多感悟。”
“之前,从来没觉得‘一个鸡蛋’能给山区的孩子带来什么变化。”柴浩淇说,每次检查项目执行情况,都能看到幼儿园变着花样给孩子们煮鸡蛋、做蛋挞和鸡蛋糕等,孩子们吃得也很开心,这时他就觉得这个工作特别有意义。在他看来,一份工作的意义并不仅仅体现在薪酬的高低,也需要结合个人成长空间、社会价值等因素综合衡量。
7月1日,柴浩淇和同事一起到湖南参加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组织的学习,“参观3家机构,学习他们如何推进月捐筹款。”他觉得,陕西的慈善捐赠多是爱心企业等单位行为,个人捐赠还不是很普及,还有很大潜力。
青春向党,青年向上。柴浩淇认为,踏踏实实地从小事做起,就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他表示:“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我愿做其中一员。”
(本报记者 周冉冉 孙彦川 张伟涛 闫 洁)
来源:中国社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