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中国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十年述略

2023-10-17     人阅读

奋力构筑“民相亲”“心相通”的友谊之桥

——中国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十年述略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十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中国社会组织坚决响应习近平主席的号召,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救灾减贫、人道主义援助、经济贸易、卫生健康、生态环保、文化交流等领域,与共建国家人民开展交流合作,成功构筑了“民相亲”“心相通”的友谊之桥。

促和平,送出一个个“民生礼包”

“一带一路”倡议受到广泛欢迎,贵在合民愿、惠民生、得民心,顺应了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在中国政府的鼓励下,中国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条条“幸福路”、一座座“连心桥”、一片片“发展带”,在共建国家不断涌现。截至目前,中国在埃塞俄比亚、巴基斯坦、尼日利亚等近60个国家实施了130多个项目,惠及3000多万人口,切实增进了共建国家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例如: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丝路博爱基金”向大洋洲、亚洲、非洲、南美洲的26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共建无疟疾世界”公益项目推动研发的注射用青蒿琥酯在非洲广泛使用,在全球范围内救治了超过5600万名重疟疾患者,其中大部分为5岁以下非洲儿童。中国社会组织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的努力,促进了民心相通,向世界表达了中国构建人类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诚意。

促繁荣,做经济贸易合作的“催化剂”

世界银行发布的《“一带一路”经济学》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将使参与国间的贸易往来增加4.1%,到2030年,“一带一路”倡议每年将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的收益。社会组织虽然不是直接开展经济活动的主体,但其实施的项目、搭建的平台、拓展的渠道对助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济发展具有“催化剂”作用。如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实施的“推行海洋空间规划 助力蓝色经济发展”海上丝路项目,已与18个国家、3个国际组织等签署了30余份合作备忘录,培训了30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和专家3000多人,为当地发展蓝色经济提供了政策和人才支撑。其中,为斐济编制的海洋空间规划提出发展滨海旅游、港口航运、水产渔业、商贸加工、文化展示、能源开发等六大蓝色经济方向,策划了一系列落地项目。云南省替代种植发展行业协会推动会员企业到位于毒品主要生产地“金三角”的缅甸、老挝北部,帮助当地村民从种罂粟改种农作物、瓜果蔬菜、天然橡胶等,通过开办工厂带动就业,组织村民参加技术培训,帮助村民增加收入。中国社会组织通过创新合作模式、创造就业机会、带动会员企业、引领产业升级等方式促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济发展,发挥出枢纽型、平台型组织作用。

促开放,打造合作共赢的交流平台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十年来,“一带一路”始终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打造了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目前,全球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2020年4月,由中国和柬埔寨联合编制的《柬埔寨海洋空间规划(2018—2023年)》被柬埔寨列为首个国家级海洋领域指导性法律文件。2020年10月25日,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省会拉合尔首列地铁鸣笛发车,宣告巴基斯坦正式进入“地铁时代”。2023年9月1日,在中国辽宁沈阳举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对接会上,来自俄罗斯、巴基斯坦等23个国家的102家采购商与中国企业现场洽谈,达成意向合作项目56个、意向成交额3.71亿元。这些成绩背后有诸如博鳌亚洲论坛、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一带一路”律师联盟等优秀社会组织的付出与努力,它们为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同受益创造了合作共赢机会。

促转型,让绿色成为“一带一路”底色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国际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各方追求绿色发展的权利,响应各方可持续发展需求,形成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共识。

2017年,原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两个文件均赋予社会组织参与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的主体地位。2019年4月,“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成立,致力于打造政策对话和沟通、环境知识和信息、绿色技术交流与转让三大平台。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与五大洲100多个国家的政府、企业、机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推动绿色发展、互联互通、科技创新与政策协同,促进世界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组织在东亚、南亚、东南亚、大洋洲、北美洲、太平洋岛国等地区累计开展50余个项目,搭建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林业部长级会议机制、中国—东盟林业科技合作机制等多个对话平台。中国社会组织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

促文明,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在共建“一带一路”中,人文交流合作平台和民间联络机制的建立,密切了各国议会、政党、民间组织的往来。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牵头成立“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联合90余家社会组织启动《中国社会组织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行动计划(2017—2020)》,支持中国社会组织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会议等重要活动,主办全球妇女峰会、亚欧人民论坛、中非民间论坛等多边非政府组织活动。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2013年发起“中欧民间组织互换项目”,在20余个欧洲国家落地实施,极大提升了中欧民间组织互信。中华慈善总会2018年启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学生手拉手活动,组织共建国家学生到中国感受建设成就、传统文化和东方文明。

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回顾过往,中国社会组织在“一带一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重点领域耕耘、探索,在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走向人文交流“心联通”中交出了合格答卷。展望未来,中国社会组织有望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更大作用。(记者 赵宇新)

来源:中国社会报


返回首页
扫二维码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