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员工作  /  会员服务

会员服务

四川通江县社会组织发挥行业优势倾力脱贫攻坚

2020-06-24     人阅读


四川新闻网巴中6月23日讯(赵勇灵 刘钰 李杰)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共有社会组织174家,这些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与贫困村实现结对共建,在养老、教育、卫生健康、产业等扶贫领域投入资金458万元,受益建档立卡达8000人次。其中,有2家社会组织获得该县“2016年度脱贫攻坚特殊贡献奖”,3家社会组织法定代表人被通江县委表彰为“十大扶贫明星”,1家社会组织被市委表彰“2018年度巴中市扶贫爱心组织”。

四川1.jpg

健全“三大机制”,推动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

健全领导挂联机制。健全社会组织联系贫困村机制,及时印发了《通江县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实施方案》,明确了阶段任务、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在社会组织等级评估中,把参与扶贫攻坚活动情况纳入考核,在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安排上优先予以考虑,让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的社会组织政治上有荣誉、事业上有发展、社会上有尊重。

健全定期会商机制。及时召开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动员会和专题推进会,专题研究部署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工作。

健全信息调研机制。印发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倡议书,广泛动员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在帮扶贫困村、贫困户上给予项目、资金和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积极收集整理对口帮扶贫困村急需解决的扶贫产业项目清单,为社会组织精准扶贫提供参考。

四川2.jpg

推行“三大模式”,创新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

推行“党建+电商+扶贫”新模式。支持成立在村组的农业、种养殖等协会建立党支部,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找准电商扶贫工作的切入点,打通了“网货下乡、农产品进城”通道,帮助2000多贫困户脱贫,直接带动就业超过5000人,加快了脱贫攻坚进程。

推行“公司+合作社+协会+贫困户”的运作模式。县巾帼手绣前程蜀绣协会推行“公司+协会+贫困妇女”的模式,聚焦建档立卡贫困女性,开展了10期蜀绣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帮助1500余名贫困妇女在家灵活就业。火炬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通过推行“合作社+协会+贫困户”的模式,帮助贫困村发展林果、养殖等具有特色的产业基地,建设村级电商服务点4个,有效解决了全镇贫困村、贫困群众在资金、技术、管理、市场销售等各方面存在的具体困难。

推行“社会组织+公益助学+脱贫攻坚”新模式。发动社会组织开展系列“爱心助学”慰问活动,县爱心协会开展“金秋助学·圆梦未来”扶贫助学项目,参与志愿者2200多人次,入户调查走访3200户贫困学生家庭,捐资助学240万元,累计资助学生4200余人次。县慈善协会通过开展慈善助残扶孤活动,直接救助800人次,发放慰问金及大米、油、年货等物资;为困难家庭患病群众开展健康扶贫活动,捐赠物资约30万元,受益人数150人。至城镇老年人协会开展扶贫、公益助学活动,到该镇九子坡小学举行“献有字之书,助少年之梦”捐赠助学公益活动,配送电脑、书架、课外读物和书桌、椅子等,受到普遍好评。

四川3.jpg

立足“三大服务”,抓实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

服务于经济发展。支持社会组织在服务企业发展、规范市场秩序、开展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作用,使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大椿养老康复中心为600余个家庭提供养老服务,给结队共建桅杆坪村及周边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优先采购周边农户的农副产品50万元,减免入住人员生活费、医疗费140万元,募捐衣物800件。县供应商行业商会与毛浴镇草帽村结对共建,持续开展“产业兴村、商贸活村、公益暖村”活动,出资2000元采购土鸡苗,带动20个贫困家庭增收。县枳壳产业协会组织党员和种植大户到重庆市江津区学习品种改良技术,新栽植枳壳30万株,建立起了800亩的枳壳产业园区,成为村民的生态树、摇钱树。

服务于基层治理。深化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人才“三社联动”机制,全面推广“三事分流”经验,解决群众反映问题 120余件、化解群众矛盾60余件。

服务于公益事业。今年疫情期间,该县各级社会组织主动沉到疫情防控一线,对居民院落(楼、门、栋)、小区、驻区单位、商业企业等进行摸排,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得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各支部踊跃捐款,共募集公益资金38万元,社会组织成为公益慈善事业的支撑力量。

来源:四川新闻网


返回首页
扫二维码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