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纪念文集

纪念文集

浙江平湖:当湖街道创新基层治理 打造“六边形”品牌

2021-08-04     人阅读


编者按:当湖街道是浙江省平湖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平湖市商业及服务业集中区,也是城市居民集中居住区。下辖19个城市社区、8个农村社区。2018年成为浙江省首批“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近年来,当湖街道因地制宜,着力打造“友邻善治、股份分红+善治积分、红色物业、商圈自治、同心参治、息事无讼”六大社会治理创新品牌,勾勒出一幅“六边形”效果的基层治理图形。

本报记者 赵 雪 通讯员 胡传英 张 燕

“友邻善治”以邻里为突破 治理触角延伸到底

近几年,浙江省平湖市当湖街道始终围绕“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居民自治理念,以“邻里”作为社区治理的创新突破,打造“友邻善治”社区治理新模式,将社区治理的触角延伸至小区、单元(楼道),将居民自治的理念传播在邻里间,为城乡社区治理提供了崭新的实践样本。

三级网络

完善“友邻善治”组织体系

“友邻点、友邻站、友邻中心”是当湖街道在小区、社区、街道设立的三级友邻网络。其中,社区(物业)用房、高楼架空层、党员先锋站及居民自有房屋等场地建立的253个小区级友邻点,可以实现居民交流沟通、开展友邻活动、进行社区协商共治等。

同时,在村(社区)现有场地、设备、人员基础上,将村(社区)社工站、先锋站、居家养老、文化家园、志愿服务站等社区服务和活动载体有机整合,建立27个社区友邻站,实现社区辖区内友邻点建设与运营支持、组织协商议事,活动和服务的计划、推动、监督等功能。

街道投入450万元建设面积1200平方米的街道友邻中心,承担着三级友邻网络枢纽作用,具有资源整合与共享、友邻站与友邻点的规范化运营指导、“友邻善治”社区治理与服务项目重点培育以及辖区典型案例的整理与推广等功能。友邻中心由专业社会组织进行运营管理,负责三级友邻网络的运行,将友邻中心—友邻站—友邻点串点成面,组面成体。同时,有专业督导社会组织对三级友邻网络运行及友邻善治工作开展专业督导。

三大要素

夯实“友邻善治”支撑体系

为提高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街道成立友邻发展学院,作为社区治理的智库组织和人才培养基地。

同时,为培育友邻力量,实现友邻善治建设中治理主体从“单一”向“多元”转变,街道将社区“好帮手”、居民骨干、党员志愿者纳入“友邻使者”,利用“老娘舅”优势,帮民生、解诉求,引导居民开展自治。培育成立27个枢纽型社会组织,平均每个社会组织有18个居民自治团队。以小区单元、楼道为单位,由1704名居民担任楼道长,发展楼道长队伍,协调邻里关系和公共事务、制定完善居民公约等,有效调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

街道还以政府出资为主,整合共建单位结对资金、社会捐助等,多元投入设立社区友邻基金,推动社区治理由“政府投入”向“多元投入”转变。2020年,街道投入财政资金460万元,社会捐助资金67.35万元。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各界通过实物捐助形式支持社区治理。近年来,共开展项目62个,梅兰苑“楼道微自治 和谐e家亲”、水洞埭“商圈自治”、永丰“儿童梦想中心”等优秀项目,成为助推友邻善治发展的“动力源”。

三维工作方式

创新“友邻善治”运行体系

街道在“友邻中心、友邻站、友邻点”三级友邻网络体系基础上,探索出了一套“自主提事、民主议事、约请参事、项目定事、专业评事、按需推事”为步骤的“六事”运行流程。包括在友邻点实行“自主提事”,提交友邻站组织进行“民主议事”;需要通过项目化运行的提交友邻中心进行“项目定事”,以专业化、规范化社区项目运作;友邻中心则“按需推事”,根据社区需求,结合街道中心工作,选取一批优秀项目及其中的自治共治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形成了社区“内部问题”在议事机构(友邻点、友邻站议事厅)“内部消化”的良性循环。

邻里文化是社区文化的核心。一方面,社区党组织牵头制定“邻里公约”,倡导居民守约,推动形成办事依公约、遇事找公约、解决问题用公约、化解矛盾靠公约的良好社区环境。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友邻节等友邻服务活动,促进多方主体参与睦邻友好体系建设,增进社区邻里交流。

街道构建信息互通平台,以社区为单位建立友邻信息平台,及时收集回馈基层管理服务问题。每个社区开通三级即时沟通微信群,打造网上社区,实现社区—网格长—楼道长—户沟通的零距离。

“股份分红+善治积分”机制激励村民参与治理

当湖街道将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与村民行为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积分制的形式激励村民参与乡村治理。“股份分红+善治积分”收益分配模式分为12步骤,即提出方案、征求意见、街道审核、实施方案公示、政策宣传、日常评分、季度积分公示、督促整改、复评复核、年度积分公示、分配方案公示、分配到户。

2018年,该方式在通界村率先试点,2019年在其他7个建制村全面推广,2020年由农村向城市社区延伸,由居住地社区对有股东身份的撤建制农户进行积分考核。该项工作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积分制8个典型案例之一,也是浙江省唯一入选的案例。

截至2020年底,当湖街道18个经济合作社股金分红994.37万元,其中基本股分红941万元,积分分红53.37万元;因参与志愿服务、垃圾分类准确率高、环境卫生整洁等原因加分的有4421户;因物业费欠缴、毁坏绿化、乱种植乱堆放乱搭建等原因减分的有545户。完成授信农户3655户,授信8亿元;3700多户主动开展拆除违章建筑、整治房前屋后环境、解决多类问题5023个。

“红色物业”为纽带 聚集治理力量

当湖街道建立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在党建引领下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工作体系,解决居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使之既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又发挥服务功能。其中,街道积极发展“红色物业”,推动物业参与基层治理。

一根红色纽带,引导治理力量从散到聚。街道组建物业企业党组织,目前,街道共有物业服务企业33家,建立党组织33家,同时开展业委会党建工作,在业委会成立或换届时,大力发动党员业主参与选举,目前共有业委会116个,业委会党组织16个。

一套议事制度,实现“小区事大家议大家办”。街道以住宅小区为单位,建立议事协商机制,设立红色物业议事厅,协商解决各类问题。议事会成员为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相关人员,或邀请楼道长、党员、相关业主等参加。议事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每月25日为议事日。目前,全街道共有小区178个,建有红色物业议事厅173个。

一个“智慧红巢”,开出物业服务“直通车”。平湖市“智慧红巢”设有一站式办事窗口,集综合服务区、党群互动区、矛盾调解区等于一体,以物业企业和居民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涵盖物业行业党组织服务、物业矛盾调处、物业维修资金收缴与使用情况管理、信访投诉、信息查询等25项服务内容。

“商圈治理”新模式扩大“朋友圈”

当湖街道下辖吾悦、八佰伴、水洞埭、朝阳路、虹霓等商圈。其中八佰伴商圈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有300多家商户,汇集餐饮、娱乐、休闲、零售、酒店等主体业态的购物中心。吾悦商圈拥有16.8万平方米商业空间,涵盖服饰零售、餐饮、儿童亲子、运动娱乐等全业态品牌的一站式生活购物中心。水洞埭商圈拥有商户400多家,虹霓商圈拥有商户100多家,朝阳路商圈拥有商户140余家、东湖商贸城商圈拥有商户55家,均主要以小微企业、商场超市、商业街区为主,大多为餐饮、百货、娱乐等业态的个体户,针对不同的商圈情况,当湖街道突出打造多方参与的商圈治理新模式。

通过走访调研,街道了解了商户对成立商圈联合会的想法与建议,并挖掘出有活力、有热情的商户骨干。通过社区牵头选举组成商圈自治联合会,商圈自治联合会理事候选单位由商户推荐、社区党组织推荐或者商户自荐等方式产生,经全体商户三分之二以上人数选举产生理事会,再产生会长1名,副会长若干名,每届任期5年。自治联合会加强了对商户的直接管理,对商户的经营起到了规范和引导作用,推动商圈市场规范运行。

此外,为实现商圈联合会制度化,街道还协助建立了议事协商工作机制。成员定期参与联合会组织的重大决策和重要活动。并通过小组讨论、互动沙龙、集体培训等方式参与联合会的研究、商讨、决策。同时,制定商圈自治公约,涵盖诚信经营、公平竞争、合理宣传、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待客之道、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公益慈善、融入社区等十方面内容。

凝聚“统战”力量 形成“三个三”机制

当湖街道凝聚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力量,发挥基层统一战线与群众联系广泛而紧密的优势,运用统战理念和统战方法,创新“三个三”工作机制,促进形成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三个三”即创新三个载体、团结三支队伍、健全三个体系。其中,创新三个载体指“同心家园”参治阵地,打造少数民族、侨联、楼宇CBD新层级等五家特色同心家园;“项目化联盟”参治模式,打造郑大姐乡贤工作室、新生代双创传承、“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参治”等项目;拓展“统战+”参治领域,在物业管理、社区民生、平安建设和文化建设等多领域发挥参治作用。

团结三支队伍即凝聚新乡贤新力量、典型人物,通过乡贤培育郑玲玲、张良华、宋卫华、姚祖观、江雪宝等新乡贤,影响并带动周围村民;激发新阶层新活力,围绕“创客汇”“读书汇”“管家汇”“联心汇”和“暖心汇”激发新阶层人士在助力楼宇经济、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作用;引导新居民新观念,发挥各领域统战人士的独特优势,引领新居民新思潮,使新居民更好地融入本地社区。

健全三个体系即健全同心参治价值观引导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引导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完善同心参治民主监督体系,通过统战人士看当湖、组建同心监督队等形式邀请统战人士加强各类民主监督;完善同心参治建言表达体系,通过同心议事厅、圆桌交流会和同心金点子等载体,发挥统战智囊团的特长优势,为街道发展建言献策。

“无讼”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

为弘扬平湖先贤陆稼书“调和息讼,就地化解矛盾”的“无讼”理念,当湖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注重“诉源治理”,创设“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制度体系,推行“四级化讼”工作机制,将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

第一级,由村(社区)引导民事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村(社区)建立“息事无讼”工作站,站长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配备1名专职“无讼”调解员(人民调解员),引入社工、乡贤、三官一师、退休干部、有威望的居民等志愿力量参与“无讼”调解,培育了凤凰社区“小朱调解室”、东湖社区“春法工作室”“息和无讼工作站”、南市社区“友邻尚法矛盾调解工作室”等组织。第二级,街道、行业为主:街道建立“息事无讼”工作室,配备2名专职“无讼”调解员(人民调解员),成立“息事无讼”百事服务团、法律服务团、道德评议团3个配套服务团。第三级,由市级层面进行调解,法院参与指导等。第四级,诉讼调解。

同时,街道设立“无讼”五步工作法。“发现问题—协商讨论—调解处置—监督指导—评议评价”的无讼工作路径,即“提、议、调、督、评”无讼五步工作法,以一张清晰路径图、一套完善工作法不断优化矛盾纠纷处置全流程。

来源:中国社区报


返回首页
扫二维码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