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强化警示育人作用 筑牢廉洁从政防线

2022-09-07     人阅读

——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召开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大会


为深入落实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8月30日,社会组织管理局党支部和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党委召开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传达学习机关党委《关于开展弘扬清廉家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通报有关警示案例,以反面典型案例搞好警示教育,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严以自律、修身齐家的思想根基。社会组织管理局党支部书记、局长,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党委书记柳拯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廉洁廉政,引导人们思想进步,引领社会健康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底色,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特征。社会组织管理局和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党员干部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提升思想境界。要自觉学习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廉洁风范,牢记“两个务必”,走好新时代赶考路。要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以清正廉洁的实际行动,当好“三个表率”、走好“第一方阵”。   

会议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是港湾,是个人健康成长的基础和情感支撑。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一要建好家庭。建设廉洁家庭事关党风政风,自觉守好家庭廉洁的阵地,时时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自觉处理好公私、义利、是非、情法、亲清、俭奢、苦乐、得失的关系,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充分发挥家庭在助廉促廉中的积极作用,把廉洁教育延伸到党员干部家庭中和“八小时”之外,带头营造廉洁的家庭氛围。二要抓好家教。党员干部在管好自己的同时,还要管好自己的家庭,要强化家教责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家庭家教家风的基本道德要求上升为纪法要求和制度规范。要践行言传身教,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通过内在的自我约束,依靠点滴的日常生活,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给家庭成员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权力观。不仅自己廉洁自律,还要监督好、约束好家庭每一名成员。三要树好家风。自觉传承一代代共产党人秉承的奉公守法、廉洁自律的优良家风,重视弘扬家庭美德、弘扬向上向善精神,让家庭美德和优良作风成为无言的教育、无声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影响每一个家庭成员,励志勉学,修身处世,带头树立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会议强调,通报反面典型案例,是深刻的警示教育。年轻干部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党性锻炼,思想根基不牢;监管有漏洞,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落实不到位;责任落实弱化,基层党组织教育管理监督不力。要自觉从反面典型案件中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真正敬畏法纪、遵守规矩。特别是年轻干部更应引起警醒和反思。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切莫把别人的违法犯罪当故事听。

会议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抓住思想教育这个根本。自觉从思想上、工作上、组织上、作风上、家教家风上深挖细查,把正确思想、优良作风、良好导向立起来,为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环境。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自觉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深入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一要自觉强化党性教育。把住思想“总开关”,加强党性锻炼,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锤炼党性,确保把廉洁自律、廉洁从政,作为一生的追求和坚守。二要突出自我监督这个重点。坚持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加强自我监督,敢于向自己“开刀”,用好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多听取身边同事宝贵的意见建议,把别人的监督当作对自己的最大关爱,防微杜渐、防患未然。坚持严于自律,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净化朋友圈,与社会组织保持清廉、亲清的关系,以实际行动主动接受监督,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严起,防范各类廉洁问题发生。三要把握问责追责这个关键。要从反面典型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真正敬法畏纪、遵规守纪,真正在思想上警醒、行动上自觉,经常对照党内法规、自身职责进行自我问责、自我追责,切实以坚强党性用好“四种形态”,切实做到对组织负责、对同事负责、对个人负责。同时,加大查处力度,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对不担当、不负责、不作为的典型问题,坚持铁面问责,防止“破窗效应”,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发挥震慑警示效应,唤醒责任意识,激发廉洁自律精神。

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全体党员干部参加会议,部分党员干部结合自身实际和工作职责作了交流发言。大家一致表示,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自我革命精神,进一步提升防范化解廉洁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拒腐防变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把廉洁自律与实干担当统一起来,切实涵养社会组织风清气正、廉洁自律政治生态,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中国社会组织政务服务平台

返回首页
扫二维码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