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4 人阅读
编者按: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将居民需求作为工作的第一导向,历经不断探索创新,美丽农村乡愁型、城市老旧提质型、现代都市活力型、拆迁安置融入型“四型样态”的治理模式得到居民普遍认可,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共议善治”,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中“人人享有”,走出了一条具有吴中特色、时代特征、区域特点的基层治理新路子。
本报通讯员 冯 振 陆佳明
城市老旧提质型:吴中高新区(长桥街道)用好一把“金钥匙”
为了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江苏省苏州市吴中高新区(长桥街道)自2018年起,试点探索“幸福微实事”社区参与式治理和民主协商议事“八步工作法”,通过用好基层民主协商这把“金钥匙”,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成为城市老旧提质型的典型代表。
探索“幸福微实事”治理
吴中高新区(长桥街道)位于苏州古城南部,下辖20个社区(其中涉农社区7个)、200多个小区,常住人口21.4万。辖区老旧小区多、基础设施差,无物业小区69个、2000年前的老小区137个,老小区物业收费水平低、物业服务水平不高;外来人员多、居住人口复杂;社区发动居民齐抓共管的力度不大、居民参与小区事务的积极性不高。
吴中高新区(长桥街道)以党建为引领,紧扣痛点、难点、堵点,聚焦社区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积极拓宽居民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推动基层民主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从小事、微事入手,充分尊重和发挥居民的主体地位,把居民的积极性和热情调动起来,让居民群众参与社区事务工作。
原来,从项目的确定到实施都由街道主导,现在变“政府配菜”为“百姓点菜”、“为民作主”为“由民作主”,居民也从“站在后面”到“走向前台”,唤醒“内在动能”,激活“一池春水”,形成了众人来议事、大家来管事、各方来理事的生动画面。
“八步工作法”具体内容
在试点探索“幸福微实事”社区参与式治理工作的实践中,吴中高新区逐步探索形成了民主协商议事“八步工作法”。
第一步,宣传发动,方案共定。由党委、政府牵头,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社区工作者、群众参与,共同制定社区参与式治理实施方案。
第二步,项目征集,建议共提。利用新媒体、自媒体,全方位、多渠道,“线上+线下”广泛征集,并召开居民座谈会、议事会,多方参与、共商共提。
第三步,民主协商,筛选共议。征集的项目按照“七不入”负面清单先行剔除不具备可操作性的,再组织项目顾问、职能部门和居民提议人实地勘察再筛选,通过 “邻里圆桌会”民主协商形成供居民投票的项目库。
第四步,居民投票,项目共决。不以户籍设限,在社区生活、工作、学习的居民均可参与。
第五步,公示发布,群众共督。根据投票结果,确定中选项目,并进行公示、接受各方监督。
第六步,落选回复,意见共商。未入选的项目由社区工作者、居民代表上门送达《感谢信》,做好解释工作,告知落选原因,并与提议居民共商项目完善意见。
第七步,项目实施,家园共建。明确职能部门作为项目实施主体,负责依法依规进行项目立项、概审、招标等工作,项目资金由财政统一列支管理,项目实施全程接受居民群众监督。
第八步,项目评价,成果共享。委托第三方开展社区参与式治理满意度测评,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相关制度对项目执行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
现代都市活力型:太湖街道“云邻里—智慧社区服务平台”
“没想到这个名叫‘一码解忧’的小程序真的可以将我们的期待变成现实。”今年暑期,吴中区太湖街道(太湖新城)某小区的9位业主组团来到街道办事处送锦旗,点赞社区的高效服务。
“一码解忧” 服务居民解民忧
太湖街道(太湖新城)位于苏州东太湖畔,是一座成立于2018年的新城,常住居民中35岁以下年轻群体占比达70%。针对居民群体的特点,太湖街道(太湖新城)投入专项资金开发智慧社区平台,为社区配备“聪明大脑”,以党建引领、智慧先行的建设原则,遵照“以服务汇数据,以数据促服务”的建设理念,持续探索城市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模式。
通过融湾、颐湾社区智慧平台“一码解忧”小程序的矛盾调解功能,太湖街道(太湖新城)第一时间就获悉了业主家孩子们“上学难”的困扰,并进行了针对性调解,及时跟进开发商完成相关手续。看着一封封拿到手里的入学通知书,居民的担心终于放下了,这才出现了业主组团送锦旗的一幕。
整合建“库” 做好赋能与减负
跨越“数字鸿沟”,交换鲜活数据,是智慧平台用起来的关键。
资源一库集成:以“一户一档”为单位,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全面导入1.3万人口信息和0.3万条房屋信息,标识身份证、电话号码、人脸图像、车辆牌照等6项“基础信息”,并关联到管辖各小区物业系统,赋予数据生命力。
平台一网统管:融通政法、公安、城管、环卫、市政、安监、住建等8单位后台数据,沉淀到平台,实现“一张网全覆盖”。与各职能部门信息互联,出现问题职能部门快速响应、紧密协作、高效处置。
信息一律录入:大数据和网格化的基础,离不开社区工作者的辛勤走访,社区将“铁脚板”获取的数据一律第一时间录入平台,确保监管不留空白,信息不会断档。
多维构“景” 实时指挥与调度
通过预设摄像监控系统和预警报警系统,实现物联人、事联人、人联人。
重点部位强化监管:通过高清监控、高空球机、无人机等设备,辖区失火、电梯进电动车、电路短路等情况下会自动报警。
重点人群实时互动:高龄老人可通过家中报警装置实现一键呼救。
指挥调度实时响应:打开可视化远程调度系统,社区实时动态一目了然,并能够实时指挥调度。一旦突发情况发生,系统与网格员实时连线,呼叫网格员或物业第一时间现场核实并处置,全面提高突发情况应对处置效率。
突发事件全程追溯:工地安全生产、重要商户厨房食品安全、大型赛事活动举办现场、垃圾分类收运点周边等一旦出现问题,都可事后实现过程追溯。
终端有“料” 体现温度与便利
以智慧社区平台为基础,上线“融颐通”小程序,提供全方位、24小时不打烊服务,居民动动手指,办事就像点菜一样方便。
一网通办:线上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提供民政、计生、社保等165项业务,从“坐等服务”“定时服务”向“上门服务”“实时服务”转变,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一键到家:以家庭为中心,打造十五分钟生活服务圈。链接辖区便民服务资源,居民可以使用自提柜,享受第三方的修伞、磨刀等服务。
一桥连心:搭建线上议事平台,以居民自治方式解决身边小事。发布“心语心愿”心愿池,架起关爱连心桥,帮助达成心愿。
美丽农村乡愁型:金庭镇东村村“古樟议事”
静静的太湖湖面上停泊着一艘古色古香的木船,黑色的甲板安静地沐浴着温暖和煦的阳光。
“这是我们东村村‘古樟议事’的特色议事场所——议事蓬船。”在吴中区金庭镇东村村阴山岛古樟树下,一位村民指着码头湖面上的一艘蓬船,对远道而来的游客介绍道。
东村村是位于金庭镇北端的一个古老村落,建于秦末汉初,因“商山四皓”之一的东园公隐居于此而得名,东连太湖大桥,南接缥缈峰,西望雕花楼,正北是太湖的阴山和横山,风景怡人,尤其分布全村的众多千年古树(1500余年的香樟树、古柏树,800余年的银杏、古樟等)是东村村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片。
因历史悠久、环境美丽,东村村被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并于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作为吴中区第五届公益创投试点,如今这里正在悄然进行着具有东村特色的“古樟议事”探索。
2019年吴中区民政局赴东村村调研时发现,村民参与议事协商的机会不多、热情也不高,可利用的公共场所有限,交错的利益关系也导致议事协商难、解决问题难。为此,区民政局指导该村“两委”开展基层民主协商议事活动,借助专业社工机构,结合丰富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打造了一艘木质议事蓬船。
古樟树下聚民意,议事船里话民生,第一次议事活动就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村民们各抒己见,围绕停车场地建设、湖畔码头台阶改造、岸堤环境整治、自然村命名等议题开展议事,在专家引导下严格遵循议事流程和规则,在会议讨论形成的决案书上郑重签字。除了开展“古樟议事”常规村民自治会议,如今村里还定期召开项目推进实操和复盘会,节假日在蓬船上开展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村民与村委会之间的沟通联系日益紧密,村民自治活力充分激发。
拆迁安置融入型:香山街道舟山花园社区“和美舟山”
吴中区作为曾经的苏州城乡接合部,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很多由传统熟人社会的乡村转化为拆迁户与商住户共存的“半熟人社会”社区,一个重要特色是开放、包容。
香山街道舟山花园社区是一个大型拆迁安置社区,由舟山、香山、郁舍、梅舍4个村以及蒋墩、小横山、长沙、墅里4个社区的拆迁居民组成。
舟山花园社区紧扣居民需求,在区级公益创投的支持下,打造“和美舟山”民主协商议事平台,拓宽公共议事空间,便于居民沟通交流、参与自治,推动社区治理精度持续提高。在居民群体中深挖议事骨干人才,支持基层群众文化团体发展的需求,通过走访、推荐等方式,吸纳了许多擅长书画、刺绣、戏剧的文艺骨干。
同时,通过团体辅导、小组活动等形式,对议事骨干进行心理增能、沟通能力培训,积极容纳并培育骨干人员成为社区民主管理参与者,形成具有“和美舟山”特色的民主协商议事流程。
受多年来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影响,居民面临从乡村农民到城市居民的角色转变,随之也带来农村生活与社区生活融合适应问题。以高空衣架为例,居民为了方便晾晒,自行安装外置晾衣架,看似不起眼,却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高层晾晒的衣物、腊肉、花盆可能随风掉落,再加之衣架本身质量参差不齐,一旦整体脱落,后果不堪设想,是名副其实的“高空炸弹”。
为清除这些“高空炸弹”,保障辖区居民安全,舟山花园社区运用网格化治理手段和基层民主协商议事开展了高空衣架专项清理整治行动。
第一步:排查摸底、广泛告知。
经排摸,社区共有61户安装外置晾衣架。社区工作者通过广播宣传、上门提醒等途径,向居民普及相关法律规定,宣传高空坠物的危害,并书面通知违规安装的居民在规定时间内自行拆除,通过前期宣传劝导,绝大多数居民表示理解,主动拆除高空衣架。
第二步:多方共商,重点突破。
针对少数观望或不愿意拆除衣架的居民,社区召开议事协商会,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社区居民代表、楼道长以及物业公司参加,一户一策拿出针对性措施。社区内老潘调解工作室、社区工作者和拆迁前原村(社区)网格长组成调解队,共同对未拆除户外晾衣架的居民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通过上门入户、反复沟通,争取居民理解,最终顺利拆除剩余衣架,有效预防高空坠物危险,且全程无上访,无赔偿。
第三步:完善制度、巩固成果。
高空衣架整治基本完成后,社区及时召开居民代表会议,修订完善居民公约,以契约化、制度化形式巩固高空衣架整治成果,使之成为社区居民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通过此次专项清理整治,大家共同探讨总结了更细化的居民议事流程,大致分为三步:提-察-议。提,即广泛征集居民意见和建议;察,即初步筛选居民意见,进行实地走访考察;议,即居民骨干先进行商议,如有必要则将向上反馈。
来源:中国社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