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纪念文集

纪念文集

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嘉宾热议数字公益

2021-09-29     人阅读

数字赋能,点亮互联网公益慈善的未来

——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嘉宾热议数字公益

本报记者 高一村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这是诗人木心笔下的乌镇。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这是遇见“互联网+”的乌镇。

926-928日,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如期而至,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名代表以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共赴“数字之约”。天朗气清,仲秋的暖阳映在乌镇的青石板路上,文化与科技交织,让这个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古镇别具活力。

今年是互联网诞生52周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最快的国家,网民规模达10.11亿,《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十亿网民构成了全球最大的数字社会”。

中国在互联网领域的飞跃式发展也正在深刻影响着公益慈善事业的运作模式。927日,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互联网公益慈善与数字减贫论坛”(以下简称论坛)探讨的就是:未来数字化背景下,如何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创新公益理念和发展模式,推动互联网与公益慈善领域的深度融合。

数字化进程就像按下了“快进键”

曾经的互联网与公益各自走在自己的发展轨道上 2016 年慈善法开启互联网公益时代,近几年的融合速度令人惊奇。

论坛披露了一组数据:仅在民政部指定的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上,近年就有500亿人次的网民积极作出捐赠,募集善款近260亿元;2020年上半年,中国有近5000万网友通过互联网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捐赠;在今年河南洪涝灾害中,慈善组织借助互联网,仅用了两周时间就募集善款超15亿元。

Visa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于雪莉在主旨演讲中说:“在疫情影响下,全球的数字化进程就像按下了‘快进键’。”

网络公益慈善已经成为现代公益慈善最重要的形式和最鲜明的特征。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爱文在致辞中指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帮助公益慈善获得了更多的智慧方案,更大的力量源泉。互联网公益慈善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贡献突出、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积极作为、在促进中外交流中影响深远,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任何一个社会,对于新技术所带来的影响,评价都是多维度的,数字技术亦是如此。互联网公益慈善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慈善法执法检查报告所指出的——“互联网衍生的慈善新挑战”。

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刘忠祥在主旨演讲中谈道,互联网公益慈善参与者的背景多元,受助者的需求碎片化,“一损俱损”的风险增大,自律和他律更加困难。与此同时,还存在着慈善组织与公开募捐平台、捐赠人、受赠人之间法律关系需要进一步清晰,募捐平台治理机制不够完善,网上个人求助法律定位模糊等问题。他认为,这都是我们要认真对待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弥合数字鸿沟则是与会嘉宾关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宋灵恩谈道,不同群体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老年人、低教育水平等群体还难以享受互联网的便捷性。

推动互联网创新基因与公益慈善爱心基因有效结合

互联网的科技创新和公益慈善的社会创新如何相互激发、深度融合?

论坛数位嘉宾分享的创新实践引人瞩目。浙江省将加快建设“互联网公益大脑”,建立符合慈善行业特点的大数据分析模型,让资源对接更高效;腾讯为国内上万家公益机构和社会组织提供“数字化工具箱”,从技术的角度帮助公益慈善行业提升项目运营、善款管理、公众动员等核心能力;新浪微博未来会推出微博公益号计划,全面扶持中小型公益组织,推动慈善信息公开透明……

“在中国,我们看到了引人注目的创新,即汇聚私营部门、公共部门和民间团体的力量开展互联网公益慈善活动。”联合国驻华系统协调员常启德说,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偏远地区的农民能够接触到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在线平台提高了小型慈善活动的知名度、增加了获得资助的机会;移动应用程序的出现让人们过上了低碳生活,促进绿色发展。

“在美国,互联网慈善也越来越流行。网络平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加速了慈善事业的发展,这样强大的基础设施对慈善事业的创新来说至关重要。”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慈善发展部门主任罗伯特·罗森发表主旨演讲,“这些发展新趋势,最终都会让我们形成更为广泛和理性的慈善行为,让慈善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秀军表示:“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互联网公益慈善、数字减贫,绝不仅仅是互联网和传统公益的生硬叠加,而是运用互联网思维激发出公益慈善事业的蓬勃动能,让互联网的乘数效应成为提升公益慈善事业水平的助推器。”

“应当将互联网的创新基因与公益慈善的爱心基因进一步有效结合,加快网络信息技术在公益慈善领域的创新运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盛荣华在致辞中发出倡议。

多方合力,激发社会各界的公益力量

互联网思维正在重新构建慈善组织与政府部门、捐赠人、受助人以及社会公众的连接沟通方式。未来,如何借力数字技术实现高效的跨界合作,有效激发社会各界的公益力量,成为此次论坛嘉宾探讨和实践的热点。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致力于推动社会各界的参与,比如每两年举行一次全球捐赠峰会,促进全球互联网公益平台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水滴公司同民政、医保、卫健、乡村振兴局等有关部门加强政企合作,参与多层次救助及防贫体系建设;中国扶贫基金会以搭建网络公益联合平台为切入点,汇聚社会帮扶资源,探索群众参与式、捐助双方互动式等多种乡村振兴帮扶形式。

“这些联合救助模式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始终秉持善意,多做善事,就一定能够有所作为。”水滴公司联合创始人、水滴筹和医疗事业群总经理胡尧说。

腾讯公司副总裁杨健谈道,商业逻辑和公益逻辑并不是对立的,通过一定的机制设计,将两者结合起来,有利于让社会价值创新真正地可持续,也就是一辈子做好事。

“未来,在共享价值的推动下,将会有更多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益,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建立信任。”罗伯特·罗森说。

方兴未艾,未来可期。在科技向善中一起追寻美好未来,这正是互联网公益慈善的魅力所在。

来源:中国社会报


返回首页
扫二维码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