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9 人阅读
本报记者 安 娜
近年来,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着力建立和完善首都养老志愿服务体系,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银龄伙伴”养老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制定并发布《北京市养老志愿服务工作指引》,不断推进养老志愿服务常态健康有序发展,让志愿服务为老年人幸福晚年生活赋能。
党建引领 党员志愿者像一面鲜红的旗帜
东城区北新桥街道海运仓社区12号楼是一个由10个单元组成的回字形住宅楼,楼中心的小花园里种着二月兰、月季等植物,是远近闻名的最美楼院。它的美,不仅源于每年四五月时繁花盛开的美景,更源于居民之间的和谐共处和守望相助。
2003年,住在这里的老党员郭淑香带头成立“二月兰助老服务队”,除了定期组织居民志愿者对楼院公共区域进行清洁打扫外,还为楼内高龄、空巢、失能等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上门问候、陪伴、代买代办等服务,成为老人身边的守护者、贴心人。
给小花园里的花草树木浇浇水,帮老人处理大件垃圾并做好垃圾分类,过年过节时登门看望老人,走访慰问困难群众……这样暖心的志愿服务,“二月兰助老服务队”一做就是20年。
老党员带头,热心居民参与。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志愿者受到感召,主动申请加入服务队,也要为自己的家园出一分力,服务队的志愿者已从最初的15人增加到50多人。志愿服务管理也越来越规范,从刚开始自己给自己安排任务,发展到由8名党员志愿者认领片区,各片区“负责人带头,分区管理”的志愿服务模式。2021年,海运仓社区将12号楼的门房改造为“筑梦空间工作室”,志愿服务队定期在这里进行志愿服务交流和总结,服务开展得更加有序规范。
郭淑香如今已有48年党龄。每逢有人问她:“您都80多岁了,怎么还这么热情地开展志愿服务?”郭淑香总是坚定地回答:“我是一名党员,只要精力允许,我就应该发光发热。”
智慧助老 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怎么用手机软件买菜、买药?如何在手机上买票?怎样通过微信完成水电气费缴纳?2011年,90后的张佳鑫决定用青春守护夕阳,成立北京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创立“夕阳再晨”公益助老品牌,带领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走入社区,“一对一、一帮一”个性化教学,帮助老人快速融入信息化时代。
11年来,“夕阳再晨”积极搭建青年助老志愿服务公益平台,使越来越多的高校志愿者加入到智慧助老公益活动中。他们运用专业知识、关爱和陪伴,以“高校覆盖社区”“青春陪伴夕阳”的模式,到志愿服务需求最旺盛的社区为最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帮助,扎根社区、服务社区。
70多岁的孙大妈以前凌晨三四点去医院排队挂号,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她现在已经能自如地进行网上预约了;85岁的王奶奶学会了微信聊天,还和远在外地的孙子视频通话;赵大爷学会了网上买菜,再也不用大老远跑出去买菜了。
“未来,我们将把公交、地铁、购物、就医等生活场景作为教学重点,进一步开展浸入式、场景式教学,为老年人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加适老的志愿服务。”张佳鑫说。
时间银行 存一份温暖给未来的自己
地处怀柔区渤海镇的六渡河村有6000多亩山场、4000多亩板栗树,平均年产板栗50万斤,被誉为“京郊板栗第一村”。板栗是六渡河村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每年九十月份板栗成熟时,一些村民就为家中劳力不足而犯起难来。为此,六渡河村发起了主题为“帮助老年村民采收板栗”的志愿服务活动,并将此发展为村里常态化开展的一项养老志愿服务。2020年12月,六渡河村成立村志愿服务站,建立起北京市第一家农村“时间银行”。“时间银行”的志愿者由低收入户、待业妇女、低龄老年人组成,负责为高龄老人提供探访陪聊、餐食配送、洗衣打扫、理发助浴、送医送药、家政维修等服务,成为高龄老人的生活助手。
参与村级志愿服务可领取服务积分,服务积分可兑换课程、物品或获得相应的回馈服务。这样的机制,有效地激励了村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82岁的刘大爷是一名独居老人,子女常年在外务工,生活中总会遇到很多不便。志愿服务站建立以后,志愿者经常到刘大爷家中看看、聊聊,帮刘大爷家打扫庭院、收拾家务。“孩子不在家,志愿者们可帮了大忙。”刘大爷说,乡里乡亲的帮助和照顾,帮他解决了生活中不少琐事,邻里之间也变得更加和睦。
六渡河村志愿服务站“时间银行”由村老年协会负责日常管理,协会会长王富坤说:“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志愿服务覆盖面,形成有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用爱心传承文明、以真情奉献社会,进一步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文艺助老 “老有所乐”演绎别样晚年
在朝阳区大屯街道嘉铭园社区,总能见到一支志愿服务队的身影。他们深入养老服务机构,为老人表演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穿梭在楼宇之间,捡拾白色垃圾、维护社区环境;上门入户,为有困难的高龄、独居、失能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助急助难等服务……他们就是“爱心公益助老服务队”。
这支志愿服务队已有14年的历史。2008年,为响应北京奥运会“全民健身”的号召,嘉铭园社区的几位退休居民自发成立“红舞鞋舞蹈队”,希望带动更多的低龄老年人走出家门锻炼身体、放松身心。随着舞蹈队的不断壮大,大家开始尝试在娱乐健身活动之余,开展一些为老志愿服务活动。队长林晓红带领团队的100多名成员实名注册成为志愿者,并将舞蹈队正式更名为“爱心公益助老服务队”。
多年来,“爱心公益助老服务队”经常开展慰问演出、举办草根大舞台文艺活动,带领社区高龄、独居老人共同参与、愉悦身心,把欢乐和温暖带给社区的老人们。为让环保、节约、健康的生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大家自己动手将淘汰过时的旧服装改制成新的舞蹈服,将边角布料制成围裙、饭兜、太阳帽送给高龄老人。旧衣翻新、变废为宝,增强社区居民幸福感的同时,也增强了团队成员的获得感和凝聚力。
2021年,居民张阿姨突患疾病,需手术治疗。让她放心不下的是家里重度失智的母亲、因中风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伴儿和1岁的小孙子都需要人照顾。得知这个情况后,队长林晓红立即召集团队成员开会商议,决定轮流帮忙做家务、带孩子,还发挥团队特长,陪老人唱歌、聊天,排解寂寞。
在北京,像“二月兰助老服务队”、嘉铭园社区的“爱心公益助老服务队”这样的志愿服务队伍还有很多。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我们将培育支持更多志愿服务组织,打造特色鲜明、效果明显的养老志愿服务品牌,推动养老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发展。”
来源: 中国社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