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5 人阅读
一颗公益心 十年救援路——甘肃省应急救援社会组织发展记事
本报记者 房惠玲
实习生 许卓
平时,他们和你我一样,或忙于工作,或为生活奔波,普通人一个。但在危机时刻,他们马上换上行装,奔赴现场,开展救援工作,不图任何回报,演绎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这些人就是社会应急救援力量。
近年来,各类灾害事故频发多发,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在洪涝灾害、雪灾、干旱、地震和其它遇险的各项应急救援活动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青年应急救援队成救灾中坚力量
2019年2月4日,正值大年三十,阖家团圆的日子,兰州市红古区与永靖县交界处某水域疑似发生溺水事故,需要打捞。甘肃蓝天救援队接到求助后,立即启动救援,发布救援出队通知,同时启动后方救援平台。救援队员苏建军、刘凯、颜伟早晨7时30分整理装备出发,9时28分到达救援现场,三次下水开展救援工作……
2019年5月21日,我省西北部某地发生登山者掉入冰裂缝事故,接到求助后,甘肃蓝天救援队立即调集全省具备高海拔、野外、绳索救援等技能的15名技术骨干队员组成联合搜救组,分别从兰州市、武威市、张掖市、金昌市采用乘坐火车、开车等方式连夜赶赴现场,于次日早上8点到达后立即开展救援工作,15人中年龄最大的57岁,最小的21岁,有3位是女同志。这次的救援,现场环境复杂、条件艰苦,在所有人的努力下,找到遇难者遗体并入土为安。
像蓝天救援队这样的社会组织,我省还有10余支,有专业和预备应急救援志愿者1800名,参与应急救援的青年志愿者总数超过5000名。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各个青年应急救援服务队正逐步成长为重要的民间应急救援力量,在自然灾害救援、社会应急救援、大型赛事保障、安全教育培训等各项应急救援志愿服务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打造品牌化应急救援队
“以公益之心点亮生命微光,这是我们的初衷。作为一个公益组织,我们的每一位队员都希望能用自己默默的行动诠释人生价值,用少说多做影响周围的人。”甘肃蓝天救援队队长於若飞说。
2012年5月,於若飞的家乡岷县发生泥石流,他作为志愿者和蓝天救援队一同赴灾区进行灾情调查和打捞泥石流遇难者遗体。和救援队一起工作的四天里,他看到了救援队员的无私奉献和对生命的尊重,救援结束后他回到学校加入了当地的蓝天救援队,开始了自己的公益救援的生涯。
2013年7月,岷县发生6.6级地震,他再次奔赴家乡救援,在岷县灾区工作近1个月。救援结束后他回到兰州组建了兰州蓝天救援队,经过几年发展,成了现在的甘肃蓝天救援队,现有队员73人、预备队员181人,志愿者近千人。
相对于甘肃蓝天救援队,甘肃方舟救援志愿服务队要年轻些,成立于2017年10月,但在许多赛事、社会活动的保障和自然灾害的救援工作中经常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尤其是印着“方舟救援”四个大字的蓝色队服让人记忆犹新。
2018年7月12日,舟曲县南峪乡发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方舟救援队调集24名技术骨干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核心队员赶赴舟曲进行救灾任务。在近四天的救援过程中,救援队清淤泥、搭帐篷、疏河道,搭建横渡系统,利用冲锋舟转移群众和大坝工作人员,受到了现场指挥部、舟曲县民政局、南峪乡政府的好评和当地居民的赞扬。
此外,他们还参与了九寨沟地震救援,文县、临夏等地泥石流救援,兰州城区内涝救援,兰州国际马拉松等大型赛事及各类活动的安保工作,成了我省社会救援的中坚力量。
搭建社会力量参与救援平台
尽管社会救援组织发展迅速,但社会对应急救援类志愿服务的需求和提供服务的供应不成比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省应急管理厅相关人士认为,我省社会救援力量发展还不平衡,表现在部分救援队伍和志愿者缺乏正规培训,技能和装备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活动经费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甘肃方舟救援志愿服务队队长曲波说:“很多人都认为,做好事只需拥有一份热心肠、迈开脚、伸出手就可以了,但是公益做的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专业知识、专业设备的配备,以及相关部门的配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近年来,我省各类灾害事故频发多发,加快应急救援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资源共享、协调发展,优化甘肃省应急救援力量结构,构建多位一体的应急力量体系,提升重特大灾害事故应对处置能力,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应急保障。
7月19日下午,省应急管理厅邀请30余家行业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救援机构,举行全省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座谈会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与甘肃公航旅金汇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甘肃蓝天救援队、甘肃方舟救援志愿服务队、甘肃厚天灾害救援中心签订了《甘肃省直升机应急救援战略合作协议》《科技信息化合作协议》《应急救援合作协议书》。
省应急管理厅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刘锡良表示,针对应急救援实际需求,今后将发挥应急部门的综合协调职能,搭建社会力量网上申报平台,建立信息发布和网上申报机制,做到救援指挥、资源调配、力量协同等信息的互联互通,合理高效配置资源。建立常设的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协调机构,畅通政府与社会力量沟通渠道,建立政府和社会组织、社区以及志愿者之间的合作机制,协同作战,整体应急,做得到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
共青团甘肃省委副书记董安宁说,为了搭建应急救援志愿服务体系,我省正在依托“志愿汇”建设甘肃省青年志愿服务数据库,打造集合全省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领域的青年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志愿服务项目和相关活动内容的大数据平台,结合青年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应急救援志愿者社会激励机制,建立多种形式的志愿者表彰奖励制度,引导应急救援队伍项目化、品牌化发展,并将大数据平台打造成为全省青年志愿服务的应急救援指挥中枢、调度中心、业务支持和服务性平台。
来源:中国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