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员工作  /  会员动态

会员动态

聚焦补齐农村养老短板“乐龄陪伴”助力乡村振兴

2021-10-14     人阅读


本报记者 马丽萍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农村和城镇的人口老龄化水平分别为23.81%15.82%,农村高于城镇近8个百分点,农村养老问题的压力远远大于城镇。

在全国老龄办、中国老龄协会指导下,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2019年“敬老月”期间,启动实施了“乐龄陪伴——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工程”。两年来,先后投入资金和物资5000余万元,在全国10多个省份的农村,资助建设“乐龄之家”上千个,为广大农村留守老年人及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心理关爱等服务,赢得了农村老年人的广泛认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补短板:聚焦广大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

“由于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农民养老保障不足、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不健全、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农村养老服务已成为短板中的短板。农村养老问题事关亿万农村老年人及其家庭幸福生活,事关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事关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事关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加强与稳固。”今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王建军在农村养老服务工作交流会上,对我国农村养老面临的压力毫不讳言。

长期以来,城乡特困老年人一直是基金会的重点关注对象。“广大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照料缺位、情感缺失等问题是我们启动‘乐龄陪伴工程’重点关注的。”基金会理事长于建伟介绍,基金会在参与江西省遂川县、莲花县脱贫攻坚行动中发现,当地“党建+颐养”农村互助养老成效良好,拟扩大试点,迫切需要社会力量支持,这恰与基金会的帮扶计划相契合,双方迅速达成一致。

201910月,基金会筹资400万元,率先资助遂川、莲花两县建设161家农村“乐龄之家”,重点围绕老年人生活照料、助餐、文化娱乐活动等开展服务。以遂川县碧洲镇良岗村为例,“乐龄之家”投入运营近两年,村里7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只需缴纳二三百元即可在此用餐,其日常管理由村里推选老村干部及热心人士成立理事会负责。“吃饭、看病和精神陪伴是农村留守老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乐龄陪伴工程’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老人提供餐食和邻里活动场所,解决他们的难题。”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看来,“乐龄陪伴工程”切中了农村养老最迫切的现实需求。

广覆盖:充分挖掘当地养老服务资源多元探索

“坚持党委政府领导,城乡社区互动,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促进建立健全家庭尽责、基层主导、社会协同、全民行动、政府支持保障的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机制”。20205月,基金会出台的《关于推进“乐龄陪伴——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工程”的意见(试行)》中,明确了“乐龄陪伴工程”推进的指导思想。

“‘乐龄之家’的建设不能盲目追求数量,要建一个、成一个、巩固一个。点怎么选,面怎么扩,运营怎么做,这些都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要充分挖掘并盘活当地养老服务资源。”在于建伟看来,两年来,基金会充分联合调动地方政府、工青妇、老龄基金会、村()委会、老年人自组织、村民互助服务组织、爱心企业等有生力量,挖掘与链接当地养老服务资源,是这项工作得以快速推进的重要“法宝”。(下转4)(上接1)

鼓励当地利用闲置的校舍、祠堂、厂房、办公场所等建设“乐龄之家”,降低建设成本;鼓励有威望、有组织协调能力的健康老人参与“乐龄之家”管理,充分发挥基层老年协会的力量,让老年人自己管理自己,开展互助服务;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高龄失能留守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结对帮扶实现解困与脱贫双赢……在江西省遂川县、莲花县,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榆中县等贫困及少数民族地区,充分调动当地养老服务内生资源发挥作用,“乐龄陪伴”工程逐步扩大了覆盖面。

幸福的晚年生活离不开“老有所养”的物质保障,更要有“老有所为”的精神追求。“要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研究完善政策措施,鼓励老年人继续发光发热,充分发挥年纪较轻的老年人作用,推动志愿者在社区治理中有更多作为。”2021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承德市调研社区养老工作时对老年志愿服务工作高度肯定。在“乐龄陪伴”工程推进过程中,各地充分发挥基层老年协会组织的优势,以低龄帮高龄、健康帮失能,广泛开展农村互助养老,成效显著。

可持续:上下联动推动“乐龄陪伴”深入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第一个五年。202011月,在全国农村养老服务推进会上,民政部部长李纪恒在讲话中强调,要紧紧把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历史性机遇和“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窗口机遇,以促进城乡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为着力点,以筑牢底线补齐短板为突破口,推进城乡养老服务统筹发展。聚焦补农村养老短板,如何确保“乐龄陪伴工程”走向持续、深入发展,从基金会到试点地区都进行了有益探索。

“项目开展做到有场所、有设备、有管理团队、有规章制度‘四有’;在此前提下,努力做到因地制宜、服务大局、需求导向、多元参与、系统谋划‘五个坚持’;在筹资上,坚持基金会资助一点,政府补贴一点、村集体出一点、社会捐一点、向有支付能力的老年人适当收一点‘五个一点’的办法,力求保障‘乐龄之家’的可持续运营,不断提高为老服务能力。”在于建伟看来,要把“乐龄陪伴工程”打造成惠民生、暖民心,影响大、口碑好的品牌工程,从项目实施伊始,就要考虑到让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

“实施过程中,我们从各村的实际出发,发挥优势,通过选好一个带头人、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服务队伍、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促进项目可持续发展。”据辽宁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马艳竞介绍,该省部分试点地区通过发挥村支书、村长等模范带头人的作用,服务队伍实行专职人员和义工、志愿者队伍相结合,探索形成了包括服务规范、活动开展、互助机制、资金使用等一系列制度,保证“乐龄之家”可持续运行和发展。

“只有形成政府主导、更多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当地资源占据主体、子女尽心尽责的巨大社会合力,农村养老的短板才能补上。”河北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吕红平建议,要逐步总结不同地区开展“乐龄陪伴”项目的经验,提炼不同类型模式,带动、引导更多的农村资源参与农村养老。

来源:中国社会报


返回首页
扫二维码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