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员工作  /  会员服务

会员服务

重庆5448名各类党政机关干部与行业协会商会脱钩

2020-09-21     人阅读

重庆先后三次狠抓行业协会脱钩改革 5448名各类党政机关干部与行业协会商会脱钩

重庆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张莎)记者9月20日从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局获悉,经过三次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5448名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在职及离退休干部,辞去了所兼任的社会团体职务,我市已基本实现了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机构、职能、资产财务、人员和党建外事等“五分离、五规范”。

始于15年前的重庆行业协会脱钩改革

“曾经,行业协会商会被称之为‘二政府’;现在,这一切已经宣告终结。”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局负责人介绍,行业协会商会,本质是一种民间性组织,它不属于政府的管理机构,而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2015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部署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全面脱钩。同年

“重庆在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方面,起步非常早。”该负责人介绍,早在2005年8月16日,重庆市就出台了《关于党政机关与行业协会脱钩改革的意见》。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重庆行业协会脱钩改革的力度之大。

“当时《意见》就要求‘五脱钩’,并且‘脱钩不脱管’。”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局一位经历过该项改革的干部回忆。

所谓“五脱钩”,即党政机关和行业协会之间的人员、资产、业务、办公住所、利益五大领域,全面脱钩。其中规定,所有党政机关在职干部,不得在行业协会担任包括名誉职务在内的各种职务,也不再批准党政机关在职和离退休干部担任行业协会职务。

至于“脱钩不脱管”,则是要求行业协会脱钩后,其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的法定职能不变。

“当时重庆市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的力度,领先于全国。”该负责人表示,这也为重庆后续的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行政部门和行业协会商会各归其位

 “与行业协会商会脱钩,首先就是使得双方都能够得以回归本位。”社会组织管理局负责人认为,以往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部门千丝万缕的联系,实际上使双方都无法专注于各自本身的业务。

一般而言,行业协会商会对本行业非常了解,对市场也较为熟悉和敏感。但受限于以往行政主管部门“业务指导”关系存在,行业协会商会就无法根据自身的优势,迅速做出有利于行业趋势的调整,反而套用行政运行体系中的“逐级上报、审核、批准、部署、落实”模式。

“有些时候,我们协会做出的市场分析、预判,因为隶属关系的原因,第一步要做的事是‘向上请示’。”某行业协会一位原负责人坦言。

另一方面,改革前行政部门在管理行业协会商会时,也常常面临束手束脚的境地。

这一系列矛盾,随着重庆持续多年的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推进,已逐步得到解决。

以资产脱钩为例,详细规定了党政机关划拨资产、无偿提供使用的资产、行业协会成立时的开办费、收取的会费、服务获取的服务收入等各种资产属性,没有模糊地带。

再如人员脱钩,详细确定了人员去向选择程序、职级和待遇安排、人事关系和档案管理、职称评定等非常详尽的细节,使得人员脱钩非常平稳。

5448名各类党政机关干部与行业协会商会脱钩

“重庆在此前积累的改革经验,也为全国性改革做了探索。”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局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截至目前,重庆全市共有5448名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在职及离退休干部,辞去了所兼任的社会团体职务。其中,全市613名县处级以上在职领导干部,按规定全部辞去所兼任的行业协会职务,实现100%脱钩。

同时,253家社会团体一次性全部清退占(借)用的党政机关资产,实现了独立办公、独立财务。

来源:重庆日报



返回首页
扫二维码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