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纪念文集

纪念文集

中国社区报:以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城乡社区治理发展

2020-05-13     人阅读

作为全国首批“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和“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以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着力推动全市社区治理体系有大发展、治理服务有大升级、治理水平有大提升,奋力开创新时代杭州城乡社区治理新局面。

聚焦顶层设计

构建城乡社区治理发展新格局

深化党建引领凝心聚力。以“党建+”思维深化强基固本工程,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城乡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大力推进“党建双强”工程,全面深化街道“大工委制”、社区“大党委制”和网格党建,推出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公共服务工作站“三位一体”模式,形成“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道党小组”社区党组织架构,调整设立网格党支部1.6万个、党小组3.5万个。以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以基层党组织为主渠道整合利用区域资源,统筹落实为民服务项目,深化“走亲连心三服务”“民情访谈夜”等经验做法,全面推进在职党员服务社区常态化,全市机关党员认领社区服务项目23万多个、“微心愿”10万余个,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推动形成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良好生态。

完善制度体系改革破题。坚持制度先行,高屋建瓴规划发展蓝图,将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纳入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以《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为纲领的“1+9”政策体系,实施城乡社区治理六大行动,全市每年落实社区经费保障约15亿元,建立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和自然增长机制,将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纳入专项周转事业编制管理。通过制度设计优化路径,积极破解当前社区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出市域社会治理“六和塔”体系建设、街道和“大社区”体制改革、“全科社工”“微自治”等改革实践。

坚持数字赋能智慧治理。杭州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着力打造移动办事之城,数字技术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广泛应用,“城市大脑”入选四大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以“基层治理四平台”为基础,通过“网上办”“就近办”“上门办”“码上办”等多样化形式延伸社区服务半径,变“居民跑腿”为“数据跑路”,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城市大脑”不断向基层治理领域延伸,先后在20个民生领域推出100多个智能化项目,与“社区微脑”形成数据互联、功能互通。下城区以“全国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建设为抓手,聚焦“全域全网、零窗零跑、就近就便”,深化推进“1Call办”极简政务服务模式,以数字化转型带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全面升级。

聚焦共治共享

激发城乡社区治理服务新活力

深化协商共治,织密民生“服务网”。始终坚持“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在协商中凝聚共识,在参与中聚人成事。在全国率先构建“我们圆桌会”“民意直通车”等多个民情沟通参与平台,率先探索建立以“四会制度”为核心的协商议事机制,鼓励创新村落(院落)协商、网格协商、智慧协商等方法,全市城乡社区协商议事机构实现全覆盖,涌现出“湖滨晴雨”“邻里值班室”“斗笠议事会”等一批基层协商品牌,打造了“老娘舅”“和事佬”“武林大妈”等一批有作为、有影响、能战斗的基层治理“金名片”。在民生服务领域积极回应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运用协商的方法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三改一拆等民生工程,助力城市有机更新。

整合民生资源,打造治理“新空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高标准推进“邻里中心”等社区惠民服务综合体建设,为居民提供文体卫生、养老托幼、便民商业等“一站式”服务体验,全市累计建成社区服务综合体150余个,形成了馒头山邻里中心、红巷生活广场等一批广受居民欢迎的公共空间,仅馒头山邻里中心今年就接待各地考察团约400批次,成为邻里中心建设运营的示范样板。同时,紧盯老旧社区配套用房不足难题,积极推动市属国有企事业单位主动腾挪空间,将一批老旧社区的国有房产通过免费移交、功能转化、共建共享等形式为社区所用、居民所享,有效盘活了社区资源,增加了服务供给,用“小空间”换取“大满意”。

推进协同治理,破解民生“关键事”。持续深化“三社联动”机制建设,推动各类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群防群治、防灾救灾等重点民生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助力“平安杭州”建设,累计投入1.2亿元公益创投资金,扶持社区服务项目4000余个,惠及居民群众180万人次。针对物业服务管理领域矛盾纠纷较多的问题,积极开展党建引领下的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服务机制建设,拱墅区成立全省首个“三方办”,全市1316个业主委员会和1529个物管项目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推动解决住宅小区问题2169个,信访投诉同比下降32%。

聚焦精细治理

打造“四型社区”建设新品牌

以撤村建居社区建设推动转型发展。做实做细“城中村”改造后半篇文章,以新型城镇化思维推动撤村建居社区治理转型升级。注重传统文化延续与现代社区理念的融合,统筹考虑撤村建居社区城乡双面特征,完善养老综合体、农具集中放置点等设施布点,满足居民特色需求;探索实行专业物业委托和社区自建物业相结合的物业管理机制,有效破解撤村建居社区物业管理难题;设立农耕展厅、村史馆等特色文化设施,书写社区记忆,留住乡情乡愁。积极发挥撤村建居社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优势,以“乡情文化节”、邻里志愿队、社区互助基金会等多样化形式重塑传统邻里空间,营造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守望相助的社区氛围。

以田园社区建设推动融合发展。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在全国率先提出农村“田园社区”建设,并将其作为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来推进。围绕“好山好水好人家、好邻好居好生活”的“六好”田园社区目标,在“新经济、新环境、新文化、新治理、新服务”五大空间建设中推进乡村治理,形成全国首个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地方标准,成立全省首家乡村振兴联合体,首创村委会“自荐海选”模式,持续推出“五议两公开”“五和众联”“六事一日”工作法等乡村治理品牌。目前,全市高标准打造田园社区示范点371个、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线62条、农村文化礼堂1466家,形成了小古城村、下姜村等一批田园社区新典范。

以国际化社区建设推动开放发展。紧紧围绕杭州城市国际化战略目标,率先在全国提出“社区建设国际化”理念,立足于构建惠及全市居民的国际化社区发展体系,形成一个意见两个标准四种模式,因地制宜打造45个国际化社区示范点,积极发挥“邻居节”“社工节”“国际日”等城市节日带动效应,以国际化标准提升本土化服务,形成“国际友邻·IN社区”“ABC计划”等特色模式,通过体验优秀传统技艺、举行睦邻守望活动等方式融洽邻里关系,培育和谐友善、开放共融的社区精神。

以未来社区建设推动迭代发展。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中心,高起点推进“未来社区”建设,上城区始板桥社区、萧山区亚运社区等7个项目入选首批省级试点。围绕“一个中心、三大坐标和九大场景”的基本蓝图,着力创新社区业态和生活服务供给方式,构建24小时全生活链功能体系,推动社区开发模式从“造房子”向“造社区、造生活”转型,上城区始版桥社区以“上城之上,空中坊巷”为特色定位,打造旧城中心城市再生标杆;萧山区瓜沥七彩社区集“全新规划建设+老旧小区改造”于一体,打造“共生共融美好生活体验地”。(浙江省杭州市民政局 莫文丽)

来源:中国社区报

返回首页
扫二维码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