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纪念文集

纪念文集

中国社区报:牢固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 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2021-10-29     人阅读


20203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时强调,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努力实现“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的目标。

近年来,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委、区政府强化党建引领,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围绕“推行民需项目服务法,构建服务型社区”的目标要求,牢固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通过在社区推行“民需项目服务法”,建立“精深打捞、精细分流(事前)—精心设计、精准实施(事中)—精确评估(事后)”五步闭环“全周期”民需项目服务体系,把群众需求转化为服务项目,实现社区服务精准化、精细化,使社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建立“三线一站”发现体系

精深打捞群众需求

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结合不同社区组织特点,通过强化党组织线、拓宽群众性自治组织线、聚力社会组织线、建立民需管家服务站,创新搭建“三线一站”群众需求发现体系,持续拓宽民生需求发现渠道,精深打捞群众需求。

一是充分发挥党组织凝聚力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造“社区党委—片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楼院党员”党组织服务体系,组织开展零距离全面家访、全天候动态接访、带问题重点回访。二是拓宽群众性自治组织线。充分发挥群众自治作用,积极探索民情议事机制,围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等进行研究讨论,广泛搜集居民需求,共商共议共解难题。三是聚力社会组织线。充分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社会工作者+志愿工作者”互动机制,做到社工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工,进一步拓宽发现渠道,全面了解居民需求。

优化“分类分级”研判机制

精细分流群众需求

对搜集的群众需求进行分类汇总,建立台账,通过科学研判,细化分级和分类,形成群众需求的“细化分类”清单,实现“清单式”管理。

一是建立群众需求分类机制。按照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相关规定,分为合理需求和不合理需求。针对不合理的需求,积极主动、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疏导和法制宣传工作。针对合理的需求,按照问题属性逐一归类整理,筛选出群众的重叠性需求并优先解决。二是建立群众需求分流机制。按照职能划分,分为社区解决需求和政府部门解决需求。社区职权范围外的群众需求,上报街道,由街道分流解决,街道层面无法解决的,及时上报,由区级职能部门归口解决。社区职权范围内的群众需求,根据问题难易程度,以“定性”的方式,对群众需求分为ABC三档。可以立行立办的归为A档,需要一定时间解决的归为B档,需要周期性解决的归为C档。

打造“参与协商”管理流程

精心设计服务项目

根据群众需求清单,统筹各方力量参与服务项目设计,把群众需求转化为服务项目。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大党委”,将辖区单位、企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等资源全部纳入其中,对征集到的问题进行项目匹配,集聚多方力量设计服务项目,推动项目设计更加精准高效,共同谋划和推进实施为民服务项目。

探索推行“五议两公开一备案”民主决策模式,成立项目立项评估工作小组,对为民服务项目进行专业评判,既确保服务项目得到群众的充分认可,又保障项目实施效果与群众需求无缝对接。

完善“多方联动”运行机制

精准实施服务项目

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社会力量协同作用和社区群众主体作用,广泛参与认领服务项目,形成服务项目清单。积极推动社区服务资源认领项目,支持社会组织承接项目,引导专业社工团队参与项目、发动社区志愿者辅助项目。

强化政策引导,加大资金保障,鼓励社区面向辖区社会组织发布所需购买的服务,通过公益服务项目路演答辩等形式发包项目。通过“筑巢引凤”,有效吸引专业社工团队进驻社区,开展培训讲座、体验式活动、项目指导等,帮助提高社区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带动社区社会组织向着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推行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和服务效益评估制度,将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时间以积分形式进行累计存储,服务积分可兑换物品或社区公益服务,形成循环服务模式,激发社区志愿者参与项目服务的热情。

健全“两级多向”考评机制

精确评估服务项目

坚持“征集公开、确定公开、实施公开、效果公开”的四公开原则,让群众成为评价项目实施效果最大的“发言主体”。在区级层面,开展 “评社区”活动,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全区为民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和群众满意度进行测评,全面建立起以群众满意度为主要衡量指标的考评机制,推动民需服务项目可持续发展。

在社区层面,社区年底组织召开项目评议大会,通过自评和社区评两种方式,对每个民需项目实施成效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为民服务项目完成先进单位和先进组织。

芝罘区在社区治理实践中,通过强化党建引领,推行“民需项目服务法”,坚持以群众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以服务项目为纽带,构建了“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问需于民、共同治理”的社区治理格局,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政府主导作用、社区居委会基础作用和社会力量协同作用,补齐了长期以来群众参与不足、需求供给不匹配等社区治理的短板和不足,有效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不断增强社区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作者李德冯建国分别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山东省民政厅副厅长、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加强与创新社会治理专题研讨班”学员)

来源:中国社区报

 


返回首页
扫二维码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