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4 人阅读
2020首届陕浙慈善论坛11月22日在西北大学太白校区召开,论坛以“慈善与社会治理”为主题,由西北大学慈善研究院、浙江省湖州市慈善总会、湖州市大东吴慈善文化研究院共同主办。
来自陕西、湖州两地的60余位嘉宾,就慈善参与社区建设中形成的经验,深化慈善理论研究,弘扬慈善文化,扩大慈善的社会影响力,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论题题展开交流、探讨,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东部和西部比较,以慈善的力量,促进中国社会善治。
西北大学慈善研究院院长陈国庆在致辞中表示,陕西和浙江两地的人们具有不同性格和气质,但都有一心向善的共同志向,是慈善架起了沟通的桥梁,陕西和浙江之间可以建立合作交流机制,包括开展项目研究,举办高水平慈善论坛,出版论文集等,为慈善事业共同出力。
湖州市慈善总会会长魏秀生说:“陕西历史文化厚重,尤其慈善文化氛围浓厚,让人倍感亲切和温暖。陕西的“校、会”合作机制走在全国前列,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坚定了信心。”
陕西省慈善协会副会长赵浩义作《陕西省慈善协会创建慈善村社的实践与探索》主题演讲。赵浩义表示,慈善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很多,领域很广,但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是慈善进村庄、进社区参与社会治理。赵浩义介绍了陕西参与社区治理的三个阶段,包括建立农村慈善互助会,创建慈善村社,实施“幸福家园”工程。据了解,实施“幸福家园”工程将慈善的根扎到了社会最基层组织,改变了以往农村、社区单纯依靠政府救助和外界捐赠的扶贫模式,激发了民众互动的活力,成为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新路径,是倡导互爱互助,助力乡村振兴的有益探索。
慈善事业为什么要有效参与社区治理?论坛中,西北大学慈善研究院副院长刘莹分享了她的思考。刘莹认为,当前慈善事业进入现代发展阶段,应当确立现代慈善理念融入社会治理新格局,慈善组织应当进一步拓展慈善事业的空间与领域,构建现代基层社区治理的慈善共同体,助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3
乡村如何善治?大东吴慈善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刘艳云以德清县村级帮扶基金工程为研究样本,探讨了“现代慈善力量的路径”。她从现代慈善融入乡村治理的行动逻辑、德清县村级慈善帮扶基金工程与社会治理与启示作了介绍。
西北大学慈善研究院副院长王有红,研究员薛新娅、安树斌、赵润琦,达德书院执行院长王娅莉等分别在论坛上演讲。
期间,陕西省书画家慈善志愿者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忠勤向湖州市慈善总会、大东吴慈善研究院捐赠了书法作品。
来源:城报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