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5 人阅读
回应群众关切,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事,服务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共享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是慈善公益事业的导向,是科技助力公益的方向,也是数字公益进化的趋向。历经十余年的探索实践,数字公益的价值导向定位越发明晰,在激发公众慈善热情、正向引导社会情绪、推动达成价值共识、更好帮助困难群众等方面的作用越发凸显。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胸怀“国之大者”,紧密契合国家的战略发展和人民的迫切需求,把国家大事、百姓难事当做自己的心事,把难而正确的事作为最应该做的事,这是慈善事业和公益机构的壮大之道和长远之计。面对“两个大局”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种种考验,慈善公益更需要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善于识变求变,以正确的发展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当前,数字公益致力于运用科技与创新能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基础科研、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生态环保、平安建设等重点领域,从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就业、看病、上学、住房、养老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入手,仔细梳理、研究落实,协同各方,探索可持续解决方案,助力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融合发展。从今年“99公益日”捐款统计看,乡村振兴领域独占鳌头、占比过半,教育助学、医疗救助、关怀倡导亦居前列。数字公益的发展历程一再证明,有为方能有位,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才能得到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得到社会公众的长期认可。
站位决定格局,视野决定情怀。一个个项目创意的背后,是公益平台的文化担当。从“人人可公益”到“人人爱公益”,公益平台的视角从降低慈善参与的门槛发展到提高慈善参与的意识。从“可”到“爱”,赋予了数字公益更多文化内核和文化价值,让科技向善更加“可爱”。得花、捐花,锦上添花,“一花一梦想”之类的数字公益实践,在善行善举的互动与叠加中加深了慈善文化的价值印记,进一步推动数字公益的文化自觉,让每个不经意的善行都留下数据痕迹、变得更加醒目;让每个参与者都能真正感受到慈心的精神回报和善行的价值累积,有力强化了个人对社会责任的认同,强化了社会对个人发展价值的认同。与此同时,倡导全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互助精神,倡导共克时艰、守望相助、积极向上的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和公益价值导向,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互联网用户对慈善公益的价值共识,有利于正面引导公众情绪,推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融合发展,在助力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凝聚起社会各界力量。
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数字公益正逐渐从“活动式”的慈善项目,向建立可持续社会价值的长效机制发展。捐出的款项是否帮到该帮的人,捐出的物资是否及时送到,捐出的图书是否被阅读……这些在过去被认为难以想象的反馈细节,如今在数字公益平台都成为了现实。从“人人可公益”到“人人爱公益”,“科技助力社会共益”的发展思路越发清晰深刻,其关注点已从提升用户参与的“便捷度”“兴趣度”,转向提升用户体验的“幸福感”“获得感”。数字公益平台整合内外力量,充分运用技术力和产品力,让抽象化的公益项目实现了具象化的进程反馈。数字公益平台从参与者的视角谋划项目,用参与者习惯、喜爱的方式反馈效果,让每一笔捐款都得到珍惜、每一个善举都得到点赞、每一分善意都得到呵护,从而建立起公益参与的长效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互联网一代”的年轻用户,为慈善事业未来发展培养挖掘了庞大的后备资源。
事虽难,做则必成。数字公益能够走多远,取决于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推动社会进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实现共同富裕。从数字公益十多年的演进历程和今年“99公益日”的创新创意来看,数字公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数字公益还可以走得更远。(赵 铮)
来源: 中国社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