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员工作  /  会员动态

会员动态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推进医疗卫生均等化 公益帮扶宜精准发力

2020-06-18     人阅读


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填平大中城市与县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技术能力与服务水平落差,对实现“健康中国”与“全面小康”建设目标具有双重意义。在以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为中心的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中,医疗卫生均等化是政府公共产品公平覆盖全社会的重要构成,基于独特体制优势,中国已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引导,公益及社会爱心协同跟进的多层机制。专业公益组织于其中发挥了重要连接作用,其力及于政府所不能及,更畅通了公益供需之桥。

日前,作为推动医疗卫生均等化为核心使命的专业公益组织,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下称“初保基金会”),在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于德州启动的县域医疗卫生人员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下称“工程”)试点工作中,以一系列工作创新诠释了专业公益的时代价值。基金会理事长曹锡荣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认为,专业公益跟进国家医疗卫生均等化步伐,应在帮扶方式、精准与精细服务方面下足功夫。

以“爱心搬运工”理念锁定公益效能

上述工程旨在通过远程、面授、进修和专家驻点帮扶等方式,提升县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水平和专业技术人员能力,以破解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这两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瓶颈。

在德州试点工作中,初保基金会通过汇集社会慈善资源力量,并与国家工程试点进行高效对接,为相关县域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了价值1700多万元的医疗设备,现已全部安装到位。并拟继续募集更多的资金和物资支持专科能力建设项目的开展。同时,发挥基金会主办单位中国农工民主党聚集医药卫生界专家资源的优势,正加快为工程试点县域按需组织教育培训专科专业指导志愿力量。目前,初保基金会拟在全国选定了30个支持对象。

对于公益组织与国家工程的协同,曹锡荣认为,国家医改有一个宏伟目标是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而初保健基金会的宗旨与之高度契合,“这次的工程由国家卫健委牵头,在资金筹集问题上,中央与地方财政各有侧重点。中央财政可能较难延伸到县以下区域,而县以下区域的地方财政能力参差不齐,这就需要社会力量进行有效补充。我们主要在相关地区资金需求、人才技术需求,与社会公益资金和优质资源之间,扮演链接纽带的角色,实际上就是‘爱心的搬运工’。”

以精准、精细服务放大公益效应

专业公益组织与国家专项工程衔接,能够有效提升政府公共产品供应与社会公益参与的整合力度,形成1+1>2的协同效应。

结合本次德州工程试点工作,曹锡荣认为,为有效配合国家工程试点工作,专业公益组织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瞄准事业短板,精准施策。“不能搞大水漫灌。有地方需要资金,有地方更需要人才、技术支持,有的社会公益力量能够满足资金需求,有的能够提供智力、软件支持。这就需要我们在县域需求上进行精细化分析,精准化衔接供需两端。在德州市点,我们基于当地的介入治疗人才需求,为之匹配了中华医学会介入分会专家,但当地还缺乏其他人才支持,目前的对口帮扶科室已达到14个。另外,比如医务人员培训方面,我们会先在网上进行报名和需求征询,然会再去帮助他们寻找相关专家。”

目前,县域层面推进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多采取医联体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域内医疗卫生机构优势互补。“通过定点帮扶,优化县域医疗机构分工,也是我们考虑的重点方向。一个县内,每家医院都有一些基础不错的专业,提升每家医院的专科业务水平,就能有效放大医联体效能,保证大多数医疗需求在本县域内得到满足。”

有针对性成立项目组,专班推进,开展精细化、长效化服务,是初保基金会的重要成功经验。结合上述精准施策理念,初保基金会设立了专项工作组,并正在完善从帮扶供需调研、项目评估、资金设备筹集、人才专家组织、后续服务跟进等系统化机制。

曹锡荣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德州的试点,进行智能整合和快速复制、推广,尽快搭建起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便捷通道,为国家加快实现医疗卫生均等化贡献一份力量。”

来源:环球网


返回首页
扫二维码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