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9 人阅读
2019中国公益年会12月5日在京举行。年会以“从财富上长出精神”为主题,邀请来自政府、企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高校等不同领域的代表,共同对建国70年来中国公益行业走过的道路进行了回顾,对2019年的公益事业进行了盘点,对2020年及以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公益时报》社社长刘京表示,在传统意义上,集中来的财富是用于再投资的。而在再投资以外,慈善事业成为财富流向的新去处。无论是百年前的西方,还是今日中国,众多的先行者都已成为财富上长出精神的最佳印证。
他分析说,在眼下的中国,财富精神又有了不同以往的新特征:第一,受宏观政策引领明显,大批企业和企业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精准扶贫。第二,企业家开始关注基础科学、基础教育。第三,群体行为突出。
刘京强调:“以上特征表明,无论在金额、方式和具体用途上,财富的流转都在时下中国公益慈善领域得到了最好的体现。我们寄希望中国的财富拥有者能够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愿财富精神之光在今日中国绽放。”
年会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公益慈善事业的历程进行了盘点,发布了“壮丽70年 祖国与公益”典型案例。49个入选案例显示,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百余家点点星火,到今天的80多万家社会组织、7500余家基金会,中国公益正以全新的姿态、全新的能量点燃希望之光。
年会分为“责任·发展”“传承·共享”“创新·聚力”三个篇章,来自学界、企业界、公益界等不同领域的专家、代表对如何“从财富上长出精神”进行了深入的阐释。
在“责任·发展”篇章,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阐述了新时期的企业社会责任。姚洋认为,企业要把社会责任融入运作当中,让其成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要做到“三不要,三善待”:不要投机取巧、不要跟风、不要做昧心的事情,善待员工、善待社会、善待环境。
长江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社会创新与商业向善研究中心主任、EMBA项目学术主任朱睿对“商业向善”进行了解读。朱睿说:“企业如何向善,如何做到可持续性发展?需要有共益的理念。第一步,不仅是利己,还要利他,要有一个共益的价值观;第二步,把自身业务跟社会的痛点结合起来,在自己最有优势的地方发挥力量;第三步,要有完善的制度保障。”
宁夏燕宝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边海燕以《厚植家国情怀 责任助力未来》为题,介绍了基金会在公益慈善事业中的创新与实践。目前,已累计捐资19.53亿元、资助了19.79万名宁夏贫困地区学生,成为全国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受益群众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教育扶贫项目,勇当国家脱贫攻坚排头兵。
据她介绍,企业还投入100亿,在全国首创“医、养、教”相融合的新型公益康养基地,着力解决“养老难、看病难”等社会问题。同时,捐赠1亿人民币设立清华大学全球气候变化与绿色发展基金,建设“气候变化全球行动“平台;并捐赠1亿元支持联合国粮农组织设立农业人才基金,努力为世界70亿人的粮食安全和营养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在“传承·共享”篇章,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解释了自己为什么要去农村高中做校长。俞敏洪说:“高中三年是能改变人的一生的三年。我去农村高中当校长,是想证明一个道理——农村孩子不笨,而是他们没有更好的学习机会,没有更优秀的老师教他们。通过名人名家真正深入到农村高中去激励和引领,把农村高中的高考录取率进一步的提升,也通过这样的方式,带动农村孩子走向世界的热情。”
在“创新·聚力”篇章,经济学家、数字资产研究院院长朱嘉明讲述了践行公益科技化之路。朱嘉明认为,探讨实践公益的时候,必须与人间、空间、时间、人的故事反其道而行,实现善和科学的结合,实现人与时间、空间及资源的合理配置,让人的欲望和人性处于一个合理状态,让恶得以彻底抑制,善得以极大发现,只有这样,公益事业才能成为人类文明和可持续的重要支撑点,人人成为公益事业的贡献者,也成为公益事业的受益者。
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部高级公关经理左旭光的演讲题目是《科技向善,互联网公益出海此其时》。左旭光表示,面向未来,腾讯公益一直在思考三个问题,一是科技如何有效的作用于公益,二是未来的公益运营机制如何以网络化开展,三是未来公益文化如何借助互联网来塑造。
他说:“在互联网公益的下一个十年,我们将坚持做公益的初心,坚持理性公益、科技向善,与用户一道、与行业一道、与世界一道,让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真正成为实现理性公益的得力助手,助力公益机构规范、透明的发展,促进公益文化进一步向理性公益迈进。”
作为中国公益慈善领域年度性的回顾与前瞻盛事,2019中国公益年会圆满落幕,本届年会碰撞出的精彩观点将推动中国公益慈善行业的进步与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颐)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