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9 人阅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通讯员 李多庆)电话响起,一头输入的是焦虑和疑惑,另一端输出的则是温暖劝导和科学知识。
在安徽合肥市包河区,有一群来自霁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下称“霁航”)的青年志愿者,虽然没有冲在最前线,但他们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团队成员均是研究生以上学历,大多是80后,资深心理咨询师。每天在家中值守,只要电话转接进来,立马进入工作状态,迅速研判,用专业知识进行心理援助。他们构筑起战“疫”的另一条防线,守护着大家心理健康。
1月29日,安徽省成立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群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霁航迅速启动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全体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积极备战。
“很多人首先关心病毒是怎么回事,有多大的几率是感染了新冠肺炎。”机构理事长柏一丹介绍,为此,团队成员一直关注防疫情况,下很大功夫了解、储备医学知识。“如果他们关切的事我们无法应对,他们会失望,我们之间很难建立良好关系,也无法做正确有效引导。”
“大家对心理健康服务有迫切需求,我们要做的就是守好后方,在电话里温暖他人。”在柏一丹看来,焦虑、不安、恐慌也是另一种“病毒”,如果处理不当,可能造成心理健康失衡,爆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引发社会问题。
该机构根据政策和专业要求,将求助者按不同身份、情况分类,再根据症状或需求进行针对性心理支持。每天安排一位专业志愿者老师值班,早9点至晚9点不间断服务。
在所接热线电话中,一个案例让柏一丹印象深刻。“一位女士经常出差,回家后一直担心自己被感染,焦虑与恐慌情绪严重,还伴有躯体症状。聊天过程中发现,她对疫情缺乏科学认知,关注了很多负面信息,我首先科普了医学常识,她状态放松了很多。”
柏一丹认为,最关键的是引导对方纠正不合理的认知,协助对方挖掘一些自身的优势资源与能力。“那次电话结束后,女士情绪明显好转,语速也缓了下来。”
“至今接了17个电话,大部分咨询者都是年轻人。电话那头语速快、语句重叠,或反馈有头晕头疼、心跳加速等反应,多半就是焦虑和恐慌的表现。”团队另一位志愿者刘夏艳介绍,接到这类来电,要先肯定他们的感受,进行专业评估、鉴别诊断、分析原因,再进行相应干预,引导对方把注意力放到当下,让心情平稳。
“他们要找一个倾诉的‘口子’,我们要做的就是全身心倾听,产生共情,让他们把自身情况和遭遇‘正常化’。”刘夏艳介绍,焦虑可能是因为信息接收渠道过多,其中也包括谣言,所以志愿者要传递科学知识,也要耐心教会他们学会呼吸放松、音乐治疗等训练方式。
《哪些状态表明心理出了问题?》《隔离和问诊时要保持什么心态?》……同时,该团队也会精心策划推送新媒体产品,把知识送到基层单位和个人。
“机构一周开展一次线上督导,志愿者老师有时也会‘吐吐槽’。但大家都没喊累,因为心思都在心理援助上,能多做点就多做点,比我们辛苦的人太多了。”刘夏艳表示。
“在疫情面前,焦虑恐慌是正常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提供正面有效信息,传递真诚、开放、尊重、包容、温暖的态度。”柏一丹同时提醒,保持乐观积极心态很重要,一些人因为焦虑就感觉浑身不舒服,然后放大这些信号,怀疑自己生病了。
“一位来访者说他腹泻严重,后来发现是焦虑引发紧张,进而导致腹泻。还有人说一直头疼,觉得自己感染了新冠肺炎。一番了解后,得知是紧张、睡不好觉才头痛。”柏一丹表示,焦虑会引发精神心理障碍、强迫症、躯体障碍等,一定要让这些年轻人知道,身体不舒服,到底是病毒引起的,还是紧张、焦虑导致的,如果评估焦虑程度比较重,还要考虑就医诊断。
“心理援助不是一蹴而就,有些咨询人需要二次回访,个别来访者甚至要更多次才能缓解情绪问题。”她补充道。
据了解,霁航和共青团组织的伙伴关系已持续四年,之前,全区各级团组织向霁航购买社会服务总额达20多万元。近年来,团包河区委打造“青年之家”,引进一批有影响力的青年社会组织入驻,每年开展心理、普法、科技类活动。团区委还将青年社会组织资源推荐给各街镇、企业和有关区直部门,鼓励他们常态化合作。
“当下,每一个变化的病例数字都敲动我们心弦,年轻人宅家时间过长,一线工作人员因工作压力,都可能产生焦虑等情绪。”团包河区委书记张艳介绍,团组织联合霁航开通心理援助服务,就是想发动专业的社会力量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她看来,此次疫情防护志愿服务的专业性要求较高,且疫情防护有一定风险,一些基层单位如果平时没有建立稳定队伍,线下很难在短时间内招募到足量志愿者。因此,像霁航这样长期合作的专业社会组织在关键时期能发挥重要作用。她同时呼吁更多有专业背景的志愿者加入进来,发挥专业特长。
“很多青年反馈,心理援助热线效果很好,能解决自己和长辈们的问题。”张艳介绍,团区委已将热线电话定向推送给公安、卫健委等一线抗疫单位,希望帮助更多的人。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